<!--go-->
說到底還是濟爾哈朗被天浪的寸土必爭打怕了,他卻仍然為自己改變進攻方向找著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本王還可以認定一點,便是明軍在長沙至兩廣這條路線上的兵力越強大,防守的意志越是的堅決,才更能凸顯我們接下來側翼包抄的大迂迴戰術的突然性和可行性。
這樣的大迂迴,可是咱們塞北各民族玩了一千多年的戰術了,不需說,恐怕諸位貝勒爺閉著眼睛都清楚下一招該走哪一步棋的吧?”
有建議,有議論,有命令,有誇讚,濟爾哈朗不可謂不廣開言路,大家舉手表決的事情,最壞的情況,也不用自己一個人背黑鍋。
隊伍很快便又重新開拔了,行軍途上的濟爾哈朗在反覆不斷的調整著自己的心態,冷靜和沉著的主帥才能為大軍帶來勝利。
想要贏得戰爭就必須要承受得住犧牲,想當年松錦大戰之初,後金軍不也是犧牲了數個王爺、投降了好幾個貝勒?
後金軍那巨大的傷亡甚至讓皇太極在迫不得已之下,把關外的滿蒙漢不論大小丁壯,所有能拉弓、會騎馬的男人都送上了戰場,皇太極就是準備魚死網破的。
可就在對杏山的一次偷襲中,明軍的輜重被清軍付之一炬?戰役也就因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十四萬大明的最後精銳不是被殺、就是被趕下大海里餵了魚,生者寥寥。
有了這樣的戰例參照,濟爾哈朗自然需要去發揚塞北民族背後捅刀子的優良傳統,腹黑什麼時候就成了明軍的專利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