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到次日,午門外東朝房這裡漸漸聚集起了人群。今天是廷推吏部尚書的日子,由不得諸公不重視。
參加人員按照慣例是部院的三品以上大臣、科道的掌道掌科、翰林院掌院學士,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三四十人,內閣大學士為了避嫌,不會參加這種廷推。
當然比起動輒數百人扯皮的廷議,這個規模還算是小了,在大明朝已經屬於民主集中的集中了。
其實吏部尚書人選的範圍也很小,基本只能從兩京部院尚書都御史和吏部侍郎裡選,超出這個範圍的想都不要想。
一干翰林詹事詞臣,終極目標當然是入閣為大學士。但如果某人脫離了詞臣圈子,或者從一開始就沒進入過詞臣圈子,他的終極目標就只能是吏部尚書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吏部尚書其實也是留給詞臣之外官員的一個念想,雖然這個念想很虛無縹緲還經常被詞臣侵佔。
房內諸公大都一邊交頭接耳議論或者臨時串聯,一邊環視屋內默默數著人頭。此時應該來得差不多了,缺幾個也無所謂,誰不來就等於是自動放棄權利。
這時候又從屋外傳來匆匆腳步聲,隨即便看到有個年輕人站在門口掀開簾子,並探頭探腦地朝裡面張望。如果不是此子目若朗星風姿出眾,只怕當場就要被罵成賊眉鼠眼鬼鬼祟祟了,但有時候這個世界還真就是看臉的。
短短一瞬間,房內諸公都認出了門外的年輕人是誰,或者說想不認出來都難。不是大名鼎鼎的方應物又是誰?然後心裡齊齊冒出疑惑,方應物跑來作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