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北虜使者孛忽羅在榆林城來去數次,有些訊息就若有若無、若隱若現地透露了出來。朝廷明年要在榆林這裡開一次邊市這個訊息,就在一些人的半信半疑中漸漸流傳。
大部分人,聽到也就聽到了,只當作一樁趣聞,但是嗅覺靈敏的商家卻察覺到了新的商機。中原物產豐富,對外貿易的油水相當豐富,有實力的商人誰不想分一杯羹?何況邊市很有可能成為常例,這可是一樁少有的長期大買賣。
不要認為西北邊省與江南比起來,經濟方面差得遠,所以商業就不夠發達。恰恰相反,出自西北的山陝商人是能與徽商抗衡的存在,甚至在當今還壓了徽商一頭。
後世都熟知揚州鹽商之強盛,甚至將揚州鹽商與徽商劃等號。但在這個時代,揚州鹽商卻是以陝西人為主體,徽商比較起來還沒有成大氣候。
不過山陝商人的興起也是因為政策原因,此時還實行“開中法”,只有向邊塞駐軍輸入糧食,才能領到相應的鹽引,有了鹽引才能去鹽場中支鹽。在這個政策下,靠近邊境的陝西人當然近水樓臺先得月。
閒話不提,時間一晃進入了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月,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了。榆林城卻反而有不少外地人進來,打探各種訊息。
放在過去,這幫人說不定要被當成細作一網打盡。但這批人卻都各有各的門道,各有各的擔保人,打探的又不是軍事機密,於是守軍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有文化的人還要嘟噥幾句“商人重利輕離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