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訊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臨汾被劉宗敏輕鬆攻破的訊息很快便飛越了太行山,到了華北平原上的小城林縣,透過駐守彰德府的南粵軍山東部隊,很快便傳到了廣州城中。
對於這件事,李守漢也是頗為不解甚至是有些驚訝。
臨汾,古稱平陽,系唐堯古都,俗稱臥牛城。“臥牛城”人們也習慣地稱做平陽城。不過,最早的平陽城,是在汾河以西,因地居平水之陽而得名,即現在的堯都區金殿一帶。今臨汾城,是由北魏所築的白馬城擴建而成。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是因為“魏刑白馬而築之”。原來鮮卑族有“遇重大事情要殺白馬歃血盟誓”的習俗。白馬城是以軍事城堡的面目出現的,它建在汾河東岸二級階地前沿,西、北兩面高出汾河河床二三十米,站在白馬城頭,望著腳下的汾河和對岸遠處的呂梁山,居高臨下的感覺很強。
景泰初年(公元1450年),再行修葺。其城周長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磚;池深二丈五尺。城四邊各建一門,東門叫武定門,西門叫和義門,南門叫明德門,北門叫鎮朔門。城門外各建月城,俗稱甕城。城門之上和城的四個角各建有木結構城樓和角樓。另建敵臺八座,窩鋪九十七座。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又增築東關城,呈半圓形,周長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兩丈五。城上寬九尺。上設敵臺八座,城開正門、小門共七座,但還是土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又重修,並增高三丈二尺,上寬一丈八尺。外包以磚,正門、小門、樓臺皆增高廣,新添角樓四座,敵臺增至十七座。門七,東曰“望曉”,西曰“望射”,南曰“望薰”,北曰“望關”,東南角門二。東北角門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