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羅昭雲聽到戶部尚書、同平章事的高士廉,說出了庫倉無多餘糧草的事情,有些愕然,這畫風有點不對啊,按照他的歷史知識,大隋在文帝時候,建立六大糧倉,人口接近九百萬戶,徵收了糧食源源不斷儲存二十年,達到了一個驚人數字。
記得有一段貞觀政要的史料,記載貞觀二年,太宗問黃門侍郎王珪曰:“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
大意是:在隋朝開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飢挨餓。當時國家糧倉貯存甚豐,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糧食拯濟災民,下令讓老百姓自己想辦法。隋文帝不愛惜百姓卻吝惜糧食,到了文帝統治末期,糧倉貯存的糧食,足夠五、六十年之需。隋煬帝繼承父業,依仗國家富庶,所以揮霍無度,極盡奢侈之能事,終於國破家亡。
正因為這段史料,使得後世學者和網民爭論不休,有一部分人覺得大唐盛世,得益於隋代的糧食儲存多,其實這是一種對史料解讀不夠徹底,首先這有唐太宗誇大糧食儲存,來做力證,朝代滅亡跟儲量多少沒有關係,刻畫出隋文帝不憐百姓,隋煬帝好大喜功的缺點。
其次,這個五、六十年之需,也不是說百姓不耕作,光靠存糧就吃五六十年的,而是指幾十年不徵糧,可以作為國用,賑濟、國家開支等,不是讓天下幾千萬百姓空吃五六十年。而且,當時糧食在隋代的儲存技術,粟能儲存九年,米能儲存五年,這五六十年皆屬於誇大說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