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要調動數百萬人進攻,極其考驗最高指揮官的能力。就算指揮官能力拔群,也不可能給每一個士兵下達周密任務,最多也是給師長下命令。兵力多通常意味著實力強勁,但若指揮層出了問題,嚴密的防線就出現破綻,龐大軍隊容易各自為戰,即被各個擊破。
陣線避免穩定,戰壕必須深挖,地雷必須多埋。主動後撤造成誘敵深入,若操作不當就滿盤皆輸。何況攤上個對軍隊主動撤退暴跳如雷的統帥斯大林,波諾馬連科很清楚曾經的西北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是死因,主動撤退是不能撤退,就算有著更大的謀略也不能撤。
當然,集合戈梅利戰役時期的資料,別列科夫將軍就是用“違規”的戰術,逐個鯨吞了成建制的德軍部隊,而令人細思極恐的事,他指揮的部隊以誇張的機動性做出極其複雜的戰術運動,才取得了成功。
如今的蘇軍,有那支部隊擁有如此強組織度?呸!新組建的步兵師,一萬名官兵能死守崗位,逃兵數量能夠微乎其微,那就是奇蹟了!
本時空的大國作戰,普遍選用簡單高效的“鉗形攻勢”。
波諾馬連科也是認為“鉗形攻勢”就是萬能戰術,它戰術目的狠毒,也不需要複雜的戰術任務。真正能決定戰役成敗的,也在於敵我雙方,誰能夠最先勝利完成鉗形攻勢,將對方包圍殲滅。
他尋思了一會兒,緩緩說:“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最終消滅敵人,只要構成一個嚴密的包圍圈,就成功了。至於如何造就包圍圈的結果,也許不必拘泥於一種戰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