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民不立,民無谷不生。討賊以來民多徵役,時有水旱年穀折損。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宣示郡縣謹察非法,當農桑時,以役事擾民者,舉正以聞。”
博望坡,當楊俊一行人解除武裝,與張飛派遣的騎士途徑這裡時,可見道路邊立由告示,張貼草紙,蓋著放大好多倍的‘陳公信印’。
這是一道普通的勸農、減免徭役的教令。
按律,三公所發的指示,稱之為教令。
按照如今大漢的規章制度,三公徒有其表,就算髮出來也沒人當回事;能發表教令的只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田信四人,馬超也能發,可沒幾個人會認。
馬超有什麼命令要發,也有其他規格的令文可供選擇,沒必要執著去爭一個‘教令’的虛名。
而這道教令邊上,還有一道田信的教令,時間較早,也可能惹人不快,上面有弓箭射擊的孔眼,大體字跡不受影響。
“董卓、曹操之亂以來,郡縣豪強合眾自固,或為侵掠,或為自守,不一而足。且人無徭役地無丈量,舉目望之比比皆是。故申明律法,限諸縣春耕前合計境內隱戶。春耕後丈量土地,製備名冊發放戶帖。今後凡南陽、鄧國境內,家無戶帖者,以盜匪、奸細視之。”
楊俊、顏斐望著這道檢地、梳理戶口的教令久久無言,這是在挖南陽豪強的根基。
可南陽豪強有的選?按照漢律統計人口確定徭役、戶調,再丈量土地確定稅額……這都是合法合理的事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