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十月二十五日的夜,約在申時六刻日落,酉時天黑。
酉時四刻至戌時四刻之間,即一更天。
曆法、時間發展有變化,唐以前是一種,唐以後是一種。
對重新學習天文曆法的田信看來,這種看似很大的差別……他就根本不知道這種發展變化。
他印象中,子時應該從零點開始算,零點到兩點之間的兩個小時,就是子時。
很慶幸,在唐以前,他這個印象是沒問題的,因為日晷是唯一通行的時間測算工具。
唐以後時間測算工具得到發展,可以甩開日晷。為了照顧小學生,也為了順口,就稍稍改了五更與十二時辰的對應關係。
所以唐以後的一更天,就是整個戌時,戌時之後的亥時,就是二更天,再後子時就是三更天。
可能是盛唐長安美妙、熱鬧、發達的夜生活促成的這一項改動吧,需要對夜裡時間進行更準確的劃分,但這一切對田信沒意義。
其實二十四小時制度並不難推廣,只是相對於十二時辰多了一層細分,一天還是九十六刻,這個不會改。
不像上古改制,將一天十時辰百刻改為一天十二時辰九十六刻。
如果推廣二十四小時制度,那麼這個小時制度是根據‘時辰’來細分,這個時辰跟‘北京時間’規劃的北地地區時辰、小時對應關係一致。
區別也很明顯,那就是因為時差的原因,各地的小時跟‘北京時間’不一樣,因為地區跟北京所處經度不一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