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齊潤遲疑的問道:“可是丙字班劉玉才劉夫子?”
“伯父慧眼,只不過小侄所在的學堂正是丙字班,至於劉夫子其人的大名小侄就不知曉了。”
“唔,這劉玉才為人雖然有些酸儒,倒也算得上一方名士,你能拜在他的門下修習學術倒也不算太差,今年秋闈在即,不知道賢侄是否有心參加?今年若是錯過,下一次秋闈可要到了三年之後了。”
提起這事柳明志就有點心虛,自己幾斤幾兩心裡還沒點數嗎,要說書法有幾年的根底倒也看得過去,唯獨這科舉考試是兩眼一抹黑。
自秦朝以前開始,取官之道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漸引用軍功封爵。
到了漢朝,朝廷選官則採用察舉制與徵辟制來提拔民間人才,前者是由地方官員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縣推舉的人才為秀才,因為漢朝與秦朝一樣,施行郡縣制,因而由郡推舉的人才便是孝廉。
至於魏晉時期,選官則是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考核人才,可是九品中正由於氏族實力強大,九品中正選拔官員逐漸變得昏暗不堪。
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不但堵塞了民間取材的通道,更讓士族把持朝廷取材的人選。
因而科舉制的誕生大大的公平了平民進入官場的出路,科舉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等五十多種。
柳明志倒是知道這些,可對於考試的內容卻是一無所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