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大漢帝國史•西域傳》中,史官寥寥幾筆交代了這年秋天發生的一件事:“……有客自西來,言中外互通之便。天子下廷議,丞相諸大夫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否之。天子不悅,問詢尚書檯,常侍慷慨陳詞,盛言通西域之利,朝臣不能駁。遂定策,遣使持節往之……。”
寫史者,春秋筆法,最善用之增刪,往往會把一些不亦宣之於眾的史實,隱藏在這些簡略的記載中。後人尋章摘句,苦苦鑽研,也很可能理不清頭緒。但對於當時的見證者來說,卻無比深刻的知道這背後銘刻的較量和重量。
最開始,當皇帝劉徹看到長樂侯元召的奏章,要求單獨奏對時,他的心中是有些驚奇的。這樣的時候,並不多見。於是,他帶著一種期待的心情,在宣室閣召見了元召,想聽聽他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好訊息。
時間定格在一個秋日的午後,一篇足以光耀史冊的君臣對話,便在這方天地中,由那位匆匆趕回長安的少年侯爺開了頭。
負責在旁邊執筆記錄的,是一個剛剛十八歲的毛頭小夥子。太史令司馬談年紀有些老了,已經幹不了幾年了。現在已經在開始培養史筆紀錄的接班人。而他選中的人是他的兒子,子代父業,這也是一種職業慣例。更何況他的這個兒子才華出眾,舉賢不避親,他足以做好史官這個職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