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戰爭的對抗手段一直都在發展與進步,沒有任何一種武器能長期稱霸戰爭舞臺。
在戰場上,攻守雙方一直是交替領先。
數十年來,帝國海軍面對的,也就是這麼一個局面。
在研製“金鐘罩”系統,也就是以無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艦載防空系統之前,帝國海軍面臨的最大威脅,也就是在前後大約10分鐘內,射來的30枚重型反艦導彈所構成的飽和攻擊。
按照這個標準,帝國海軍確定了防空巡洋艦的基本效能,並且由此確定了“金鐘罩”系統的技術引數。
以當時的設想,在低威脅海域只需為航母戰鬥群配備一艘防空巡洋艦,而在高風險海域配備2艘。
在理論上,2艘“青州”級就能夠應付最高級別的飽和攻擊。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確定了64艘的採購量。
在15支航母戰鬥群各配備2艘,此外在15支兩棲突擊群各配備2艘,剩餘4艘充當分艦隊旗艦。
因為巡洋艦的在航率超過了航母與兩棲攻擊艦,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有8艘左右的巡洋艦處於能夠呼叫的戰備狀態。如果有需要,可以把這8艘巡洋艦加強給沒有航母與兩棲攻擊艦的戰術編隊。
此外,正是需要充當分艦隊旗艦,或者是指揮戰術編隊作戰,“青州”級才保留了旗艦功能。
雖然得益於電子裝置的普及,增加旗艦的指揮系統,並沒大幅度提高造價,但是與噸位不相稱的戰術指揮中心,佔用了大量內部空間,還導致重心升高,擠佔了本來就不夠多的冗餘排水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