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對帝國的海軍將領來說,空軍的“攻-11”在錫蘭王國平叛行動中的驚人表現,簡直就是一計響亮的耳光。
當年,帝國海軍就重新擬定了“攻-X”的效能指標,並直接放棄了超音速飛行能力。
調整之後,隱身效能擺在了首位,其次是2000千米的作戰半徑,以及具有低可探測性的戰場感知能力與通訊系統。因為以鐳射制導炸彈為代表的精確制導彈藥已經成熟,所以海軍不再強調載彈量,由12噸降低到內部彈倉掛載4噸,以及額外設定6個1500千克級外部過載點。
至於起飛重量,仍然以40噸為上限。
其實,只要不再要求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利用新式技術研製一種40噸以內的隱身艦載攻擊機,並不是什麼難事。
次年,新曆145年,三家廠商就拿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
有趣的是,三家廠商不約而同的採用了在當時看來,還非常前衛的飛翼升力體佈局。
這也是滿足隱身效能與大航程指標的唯一選擇。
因為三家廠商的設計方案几乎是如出一轍,所以在年底,帝國海軍讓三家廠商聯合組建專案小組。
此後,“攻-X”專案進入了快車道。
短短3年之後,在新曆148年的年底,第一架“攻-X”樣機正式下線,並且在首飛之後獲得“攻-12”的軍方編號。接下來,承包商陸續交付了7架原型機,專案由此進入到設計試飛階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