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不屑理會化外之地,熊文燦則不傻,他知道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種統治工具,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民族認同感,也使得統治階級更加容易得去統治一個國家。
顏常武覆信,用上了朝鮮之例來解釋。
原來在公元15世紀之前,韓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以漢字為書寫文字。但朝鮮古代社會等級森嚴。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多為文盲。朝鮮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大王以“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為由命令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這期間朝鮮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於音律學的研究。
1443年朝鮮公佈了創制的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為“教百姓以正確字音”。
瞧,世宗大王說了“……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說得很清楚,給愚民用的語言文字,其又可稱為“諺文”,即俗語,乃小民用語也!
“……臺灣衛如朝鮮一樣,上流社會用繁體,民間用簡體,兩體並用,巡撫大人不必過慮!”以此進行搪塞。
同時,顏常武吐槽說起了他所受到的委屈:“……我也欲讓臺灣衛民眾受聖人之教,然則大明讀書人多不理會我,既不給我面子,我就另作他法,方便我臺灣衛民眾之間交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