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老闆點點頭,“看吧,小心著點兒。”
餘耀從一側探過身子,輕輕移動了一下,就在“趙公明”身後下方,發現了一方印鑑。
小篆,陽文。
王玉蘭制。
餘耀心裡一陣驚喜。
隨後,他輕輕復歸原位,“後面也沒啥損傷。”
“嗯,這銅像得有小一百年了,儲存得這麼好不容易。”老闆點頭。
這銅像當然不止百年,餘耀抽了口煙,“您怎麼知道?”
“這後面刻著印啊,王玉蘭制!”老闆煞有介事地解釋道,“我老婆的太奶奶就叫王玉蘭,這又是她們家祖傳的。你想啊,興許是當年找人定做的,陪嫁的嫁妝。不過,她太奶奶一個婦道人家,應該不會做銅器,落個名款兒,可能是討個彩頭。”
餘耀苦笑不得,心說這老闆想象力還真豐富!
這又是巧了。
要說這“王玉蘭”,聽著像個普通的女人名字,其實,明代有一位民間銅器大師,也叫王玉蘭。
因為是民間大師,所以歷史資料極為有限,大致能知道王玉蘭生活在明代,目前僅有少量傳世的銅器出現。
同時呢,王玉蘭所制銅器,流傳下來的多是銅壺;這人物造像,不要說見了,餘耀壓根就是第一次聽說。
根據拍賣紀錄,“王玉蘭制”精品銅壺,市場價值應該在百萬以上。至於人物造像,雖然沒有先例,但也不會便宜了。
不過,這裡面有個問題。
因為王玉蘭傳世作品太少,所以很難系統地判定藝術風格。大致上,那些銅器行家,也就是根據年份和工藝的精湛程度來判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