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這件小缽,是瓷器,天青釉,高不到十釐米,圓肚小口。釉有乳濁感,餘耀探頭看了看內壁,發現胎質一般。
沈歌順勢在沙發上坐下了,兩條長腿交疊,開口問道,“怎麼樣?”
餘耀笑道,“既然是老爺子考校你的,該你先說啊!”
“她已經說過了。”老者也在沙發上坐下了。
餘耀看了沈歌一眼,只見她臉色突然微紅,不消說,肯定是說得不對,起碼是不全對。
不過,這東西的辨識難度確實很大,要是以前的餘耀,不要說子醜寅卯了,估計斷代都難。
“元代鈞窯。”餘耀乾淨利索直接點了出來,說完後,點了一支菸。自以為非常自然,但得意之色其實沒摁住。
老者的眼中依然泛起驚奇的光。
之前他是聽沈歌說餘耀在地攤上撿漏一件扒村窯玉壺春瓶,雖說這事兒可以用眼力不俗來形容,但終究不算什麼驚豔之舉。況且,沈歌也認出來了。
但這件天青釉小缽就不同了。
別看鈞窯是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一,知名度頗高,但這裡面複雜著呢。
鈞窯的歷史跨度比較長,基本是從宋到清。
鈞窯不是簡單一個窯口,它是個窯系。即便是在宋代,也有官窯鈞窯和民窯鈞窯。宋代之後,鈞窯就只有民窯了。鈞窯民窯系,即便只揀重要的說,也有十幾個窯口,跨及多省。
除了鈞窯的複雜性,這件小缽也很特殊,因為它是天青釉的,雖然鈞窯的色系很發達,但是天青釉在在鈞窯中並不是主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