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常凱申所賜,現在稍知近代史的國人對“攘外必先安內”這句名言都耳熟能詳,而且總感覺有幾分刺耳,殊不知這句話裡卻蘊含著中華數千年來一貫的思維方式:由內而外,先內後外,重內輕外。《論語》中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學》則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孝經》中有“資於事父以事君”的邏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俗語,無不體現這一點。
孫元起從眼下局勢考慮,也覺得先安內、後攘外是最好的策略。次日一大早起來,便派人去請早已圈定的外交總長陸徵祥,開始著手調整自己執政後的國家外交策略。陸徵祥倒是很快就過來了,只不過後面卻跟著一個令人討厭的尾巴: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基。
庫朋斯基大約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見,進門便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在下聽說孫先生於昨日當選內閣總理,特意上門祝賀。您該不會不歡迎吧?”
所謂“夜貓子進宅——好事不來”,對於這種惡人,孫元起還真是非常不歡迎。不過之前楊度和他交談時也提到過,作為教育總長,或許可以用“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的態度來接人待物,以示自己皎皎不汙;但作為內閣總理,一定要懂得“瑾瑜匿瑕,國君含垢”的道理,不能把自己的喜憎之情帶到政務中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