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電子計算機可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尤其在電子元器件超級落後的二十世紀初,基本上就是手工作坊,每一個電路都得親自動手焊接。孫元起估計,沒三五年功夫,這玩意兒肯定出不來!
很明顯,這種操作性和探索性兼備的工作,正中特斯拉的下懷,教主大人簡直是樂此不疲。對於學校的青年學生,這也是難得的鍛鍊機會,好多人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尤其是劉斌,完全把搭建電路看成是有趣的遊戲。透過他,孫元起終於明白,為什麼後世中學生總喜歡親手焊一個收音機了。
儘管孫元起是電子計算機研究的始作俑者,但對於這種搭積木、搬運漢諾塔般的手工活,還是有心無力,只能避而遠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學部的初創工作中去。
由於孫元起之前曾親手編寫過一套從小學到大學的教材,對於教材審定、課程設計那是駕輕就熟。尤其是科學知識部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寫出了方案,送到尚書榮慶的案頭。榮慶對這些東西自然看不明白,不過知道它對於大清統治並無違礙之處,便輕鬆放行。麻煩的是國語知識部分。
中國自古至今的官場上,都是屁股決定腦袋。似乎一坐到那個位置上,隨便寫的幾段話,都能變成“偉大精神”、“重要指示”;胡扯幾句,都是風趣幽默,不管好笑與否,周圍人都得配合著傻樂;腦袋一熱,外行就能指揮內行,而且內行還得表現出佩服的神情。如今榮慶就是這樣,從刑部尚書改任學部尚書之後,好像立馬對新式教育內行了一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