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9月25日,國慶節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五。
中央科大,物科院,院長辦公室。
丁院長案頭永遠有看不完的材料、批不完的檔案。
丁院長是個已經年過六旬的老頭兒,作為中央科大物科院的院長,他當然也是一名中科院的院士,絕對夠得上“物理學家”的稱呼了。
他年輕的時候是一位大洋籍華人,畢業於大洋國頂級物理名校,還在MIT當過教授。
但可惜的是,藍洞星上的大洋國可比地球上的美國摳門多了。
沒有冷戰的競爭,純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導致大洋國官方也覺得“奇觀誤國”。遲遲不肯花重金點“大型粒子對撞機”這些“資源消耗XX億,建成後國際威望+N”的奇觀。
偏偏丁院長是研究微觀粒子的,還是偏實驗物理。
大洋國政府不肯給MIT投這個錢,留在那兒也沒什麼前途,這輩子估計是拿不到諾貝爾獎了。
這就是研究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的最大差別。
偏理論的,國家不砸重金搞超大型科研裝置,你也能躲在書齋裡研究理論。只要有突破,還是能拿諾貝爾獎——就像無論是地球上還是藍洞星,楊振寧都拿了。沒辦法,宇稱不守恆和楊米爾斯,窮一點也能研究出來,那玩意兒就是理論論證和數學模型。
搞實驗的話,如果實驗超費錢,沒人給錢你就歇菜了。
所以80年代,丁院長在MIT做教授做到四十來歲,心灰意冷時。恰好遇到當時國內給的待遇高、而且只要回國就是中央科大微觀物理的系主任起步,還給中科院院士頭銜、各種資源,就回國投奔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