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司馬光等人一聽到擴充廂軍,都大感頭痛——太祖皇帝趙匡胤曾經與“論語相公”趙普等二三重臣商討“可以為百代之利者”,趙普們出了許多主意,皇帝都不滿意。最後,太祖趙匡胤認為只有養兵一法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太祖曰:“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意思是說,遇到災荒年景,將饑民招募為兵,可以避免饑民作亂;正常年份,即便有軍隊作亂,而百姓也不會參加。於是,建立了由國家財政養兵的募兵制度。實際上,是將軍隊作為收留饑民和地痞流氓、獷悍之徒加以管束的機構,使之不被放到社會上去滋事。這套制度短期來看的確不錯,時間一長,則一塌糊塗。
太祖皇帝大概沒有想到一百年過去了,他只用了三十萬人打下的帝國傳到趙頊這一輩,居然能夠達到一百二十多萬,足足增長了四倍之多,成為制約帝國發展的第一大弊政,更沒有想到擁有一百多萬軍隊的大宋帝國在對手面前還老是吃敗。這還是王靜輝幾年來千方百計的想辦法至少裁汰了大約三十萬廂軍的結果,早在仁宗慶曆年間,大宋的軍隊的規模便已經到了一百三十萬的地步,不然廂軍的規模會增大到連皇帝也睡不安穩的地步。
自從仁宗時代便已經暴露出來的廂軍弊政,早就被大宋的一些有識之士所認識,不過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的卻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幾十年來對付廂軍最有效的便莫過於駙馬了,各種花樣輪番上陣,愣是裁汰了大約二十多萬的廂軍,而後龐大的屯田計劃開始實施後到現在已經累計裁汰了三十萬左右的廂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國家財政每年因此而減少的支出在一千萬貫左右,大宋財政能夠扭虧為盈,無非是開源節流兩條腿走路——海外貿易來開源,裁汰廂軍為節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