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屬特別時期,大權在握,好多事情可以從權處理,再者戰爭能夠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人們都去關注戰爭的輸贏去了,只要打贏了,無論你做過什麼,他們都會認可,都認為你是對的。
有一條關於改革的歷史規律,那就是任何一位改革家要想推行改革,必須要和守舊勢力進行一場殊死搏鬥。人們都有一種習慣,那就是習慣於舊有的生活方式,很難一下子接受新的生活,無論你的改革主張是多麼正確,可以說主張越正確,遇到的阻力越大,這是造成好多改革家總是為他同時人所不齒的原因,而歷史卻恰恰相反,認可他們的行為。
對於那些既得利益者來說,他們更是不能容忍改革,那會損害他們的利益,這點在歷史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商鞅變法就連秦國的太子,後來的秦惠文王也來反對。當秦惠文王看到商鞅改革帶來的巨大好處時,他又積極維護起來,並沒有因為商鞅割了他老師的鼻子而廢除“商君之法”。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李雋才決定趁這段時間對南宋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李雋相信等到戰爭不再吸引人的時候,人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內政上來時,那時他們方才發現一切都已經改變了,他們已經適應了改革,他們過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就不會有對改革的牴觸,只有對改革的認可。
現在,李雋不得不對改革阻力重新審視了,因為他遇到了空前的壓力。到現在為止,李雋對南宋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進展也還順利,阻力雖有卻沒有這麼巨大。唯有他對教育的改革卻遇到了出乎想象的阻力,這阻力不是來自於其他,而是來自於儒生們的反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