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大湖、王新運率領教一團殺向靈璧縣城的時候,教一旅教三團團長陳錦繡率領教三團和配屬的炮兵撲向了五河縣。
“五河五條河,淮澮漴潼沱”。這是古人的說法,意思就是說五河縣境內有淮河、澮河、沱河、崇河、潼河五條河流,而且都交匯於五河口鎮,五河縣名也是由此而來。不過,到了清末的時候,五河境內的河流已經只有三條了。
五河由於水運四通八達,抗戰前已經成了皖東北的糧食集散地,光是縣城的順河街上就有70家大糧行、小糧店四十家。這些糧行,主要是收購皖東北的糧食,運往上海、廣州、天津的麵粉加工廠、榨油廠。等到蚌埠寶興、信豐兩家麵粉廠建成後,五河縣城順河街的糧行主要就近供應這兩大面粉廠。據戰前統計,1937年,五河縣糧食貿易量就達四萬石,約6000噸。僅小麥一項就達3萬石、5100噸。
戰前的淮河,漁船、貨船等各類船隻達到一萬餘艘,運的貨物也五花八門,不但有糧食,還有毛竹、劈材等。劈材是居家過日子燒火用,竹子主要是用來做竹器。五河水運發達,加上是皖東北的糧食集散地,帶動著整個縣城都百業興旺。舉個例子吧,順河街上的“義和釣店”,年產魚鉤就達30餘萬把,品種有地釣、線鉤、白步鉤、掛鉤、滑鉤、扒鉤、棚鉤等,種類繁多、質量上乘,遠銷省內外,名氣很大。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戰前外地人都把五河縣城叫做小上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