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PS:感謝書友“大維”再次投出的月票,繼續求推薦票^_^
然而,胡衛東卻堅持一定要現在就拿回臺灣,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應越來越明顯,擔心未來的歷史出現重大偏差而令中國失去再與日本開戰奪回臺灣的機會,畢竟等到核武器出現後,大國之間再想透過戰爭來解決問題,可就不像現在這樣方便了。
另一方面胡衛東則是考慮到當初甲午戰後臺灣人民就被中國的中央政權(滿清政府雖然百般不好,但當時確為全國公認的中央政權。)放棄了一次,民族感情受到了很大傷害,如果現在再放棄他們一次,以後就算能夠收回臺灣的土地,想要收復人心,也需要極大的努力和很長的時間。這並非是胡衛東杞人憂天,而是歷史的教訓,歷史上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將阿爾薩斯與洛林割讓給德國半個世紀,雖然一戰之後成功收復,但直到21世紀,這兩個省的法國人依然普遍親德、甚至說德語的都不比說法語少
除此之外,胡衛東急於收復臺灣還有著極為現實的考慮,臺灣雖小,但“寶島”之名卻是實至名歸,物產相當豐富,比如樟腦的產量甚至佔到了全shijie的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經過日本接近半個世紀的經營,臺灣的農業乃至工礦業都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例如當年建成時是亞洲最大水電站的臺灣日月潭水電站(此時已被東北的豐滿水電站超越)。這些若能拿回,無疑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尤其令胡衛東看重的是,早在1914年日本就在臺灣普及了小學教育,如今成果已經完全顯現出來,臺灣的平均識字率高達九成以上,遠非同時期的大陸可比,同時在質量(即中高學歷所佔比例)上也有明顯的優勢。在胡衛東看來,若能得到這幾百萬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口,無論是對於中國的工業化還是教育事業,都將起到很大的幫助。僅此一點。臺灣的價值甚至要超過大陸那幾個人口三千多萬的大省。此外,現在的臺灣是日本“國土”中唯一一個糧食產出大於消費的地區,因此若能將臺灣收復,必將可以進一步削弱日本的戰爭潛力(但對短期戰爭而言影響就相對有限了)。所以胡衛東將臺灣的迴歸視為談判的底線也就不難理解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