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低空的較量,過程著實堪稱彩,中高空的一次兩軍對話也正如火如荼。『頂『點『小『說,
與僚機藍色11號相比,遭遇plaaf飛行員鄭彬的維克托*雷澤諾夫,一開始的作戰計劃是挺簡潔明快,他打算用雷達照路、一路高速飛進目視範圍,而後利用r-73導彈與頭盔瞄準具的一定優勢搶先發動攻擊,也許就可以直接決出勝負。
想法挺好,不過,面對兩名技術嫻熟、意志堅定的中國同行,龍雲的簡單計劃實施起來一點也不順利,他很快發現前方空域的殲-10速度大增、高度也在增加,就憑藉豐富的戰鬥經驗知道了那位名叫鄭彬的plaaf少校意欲何為——很顯然,駕馭“猛龍”的小夥子選擇了高空高速比拼,這對米格機來說的確不是一種可以輕鬆應對的情形。
mig-29m,氣動設計和原型mig-29幾乎一樣,專門針對中低空、低速區間的機動能進行最佳化,本身並非一種高空高速能優秀的戰鬥機。
當然,所謂“高空高速”,強不強也看和誰比,如果是和現實世界裡偏重空優的殲-10a比較,這一判斷可以說完全正確——簡單比較以下兩種機型的包線圖,米格的機動優勢區間大概在錶速六百公里以下、高度不超過四千五百米,而殲-10a則在圖表右上區間有一定優勢,這差不多就是梯形翼+中央升力體與三角翼+鴨式佈局之間的區別,換成su-27來比較也是一樣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