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同樣是西北重鎮、同樣是本地大族掌控權力,作為定難軍實際統治者的李彝殷在得到進京述職的所有地方藩鎮節度均被朝廷強留開封的訊息後,一方面暗自慶幸自己因為是邊境藩鎮,與永安、朔方、建寧等軍一樣不必親往開封述職,從而得以避免被困京城。另一方面,卻又因為永安、朔方兩節度使均親自前往開封,且主動要求留在開封而有些心中不安,生怕朝廷以此為由頭找自己的麻煩——建寧軍節度使楊重勳雖也未親往開封,可人家親哥哥是原太原鎮副總兵、現靈州觀察處置使、與“清園”兄弟之一楊新結拜的楊業楊大將軍。有這層關係在,大周朝廷怎麼也不可能去難為他的。
自己在朝裡可是沒有如此的人脈關係,如今同為邊境節度、同樣受到朝廷優待無需親臨開封述職的折德扆和馮繼業為了報答皇恩、為了表示忠順——哪怕馮繼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被時勢所迫——而拖家帶口的去了京城,並就此住在那邊不回來了。自己卻只是派了個族侄李光信前往,而且如果不是朝廷下旨強留,這個侄子自己也是不打算讓其長期待在開封的。如此一來,不但顯得自己小氣、戀棧權力,而且也從側面表現出了自己對朝廷的不信任。
一方面心裡面不踏實,另一方面強留地方藩鎮節度在開封暫住後,朝廷加大了對城內城外、宮內宮外的監控力度,且族侄李光信在京城所住的府邸附近也戒備森嚴,無論是想讓自己安排在京城的親信從原來的各種管道瞭解開封形勢,還是透過與李光信接觸來獲得一些訊息都不是很容易。再加上定難軍與京城相距近兩千裡,訊息往來耗時太多,就算能得到什麼情報,等自己這邊做出決定再傳去京城,那邊早就連黃花菜都涼了。如今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派一個得力且有一定身份地位,可以代替自己臨機決斷的親信去京城。一方面與朝廷方方面面的人、特別是掌控朝政的北平軍“清園”兄弟保持溝通與聯絡,以增加這些朝廷重臣對定難軍的好感、化解其可能對定難軍的不滿。另一方面,則是儘可能多的瞭解朝廷動向,一旦發現有任何朝廷可能要對定難軍不利的訊息時,便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夏州方面,從而使己方能有一個應對的時間。當然,為了不引起朝廷的猜測和懷疑,這次派去京城的人員用的是向朝廷進貢、為官家明年的冠禮進獻禮物的名義。至於這支進貢獻禮使團的正使,李彝殷則選定了自己的另一位族侄,銀州防禦使李光儼——也就是前世歷史上建立了西夏政權的那個李元昊的曾祖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