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石守信所部遇襲幾近全軍覆滅的事情得到了證實,柴榮立即召集文武大臣議事,商量應對之法。在御前會議上,與會的大臣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不過,大家最先討論的議題並不是如何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是這支超過萬人的契丹援軍是從何而來的。因為自打上一年幽雲之戰慘敗後,丟掉幽雲十六州的契丹人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南下支援偽漢的進兵通道。
至於說石守信所部遇襲是否有作為主將的石守信的主觀原因,以及朝廷乃至官家柴榮在其中是否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則不在此次軍議的討論範圍之內。一來,石守信已然戰死、屍骨無存,再來批評他在指揮上的不足似乎不太合適。二來,當初舉兵北上伐漢時,柴榮雖然派李重進率偏師西進,直取汾州。但在攻下汾州,並迫使石州、憲州、嵐州等州縣主動投降後,既未要其繼續西進麟州,也未要其繼續北上扼住自代州、忻州南下太原的通道,以防備可能從這兩個方向南下的契丹軍,而是命其回師,協助主力合攻太原,以至留在兩個方向上的僅有數量有限的探馬偵騎。
柴榮及後周朝廷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其一,是後周君臣都認為經過上一年幽雲之戰的慘敗,以及近一年來北平軍對契丹中京道、奉聖州等處持續不斷的騷擾、襲掠,契丹人已無能力響應北漢朝廷的請求,派兵南下支援。其二,儘管後周朝廷及天子柴榮一直以來對北平軍都沒有好感,認為對方與自己是貌合神離,對朝廷、對官家並無敬畏、恭順之心,但大家卻從來沒有懷疑過北平軍會與契丹人相勾結。畢竟經由幽雲一戰,雙方已然勢同水火、不共戴天,不可能借道給契丹人南下襄助偽漢——就算北平軍肯借,只怕契丹人也沒有膽量從那裡走。而麟州雖然與契丹人交好,但其旁邊還有一個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府州折家,上萬契丹軍從自己身邊透過,折家不可能發現不了,發現之後更不可能放任契丹人透過而既不予以阻攔、騷擾,又不向朝廷通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