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貞觀年間如何搞“科研”,其實李元嘉早就想清楚了。
關鍵之處,無非三點。
一是有這個想法,這一點無疑是先決條件。
千萬不要以為這一點很容易,雖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讓後世敬仰的科學家,除了四大發明之外也有無數影響世界的成果,但是別忘了,那可是用幾千年沉澱下來的!
而且每一項技術的進步,幾乎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畢竟在一個官府工匠都被叫做“丁奴”、“官奴”或者“戶奴”,唐太宗親口說“止可厚給財物,必不可超授官秩”等話的朝代,你指望老爺們花錢去改進技術不現實,指望著工匠們自己主動為主人們謀福利更是不可能。而那些民營小企業家們,想要這樣做卻大多缺乏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援,也很難成什麼氣候。
不然一個曲轅犁什麼的,還需要李元嘉總想著什麼時候合適拿出來?
第二個的話,就是要有正確的方法,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古代技術的改進要麼就是靠蠻長時間的積累,要麼就是靠一兩個天才人物的靈光一閃,不可能形成有組織、有規模、有計劃的“科研行為”。事實上哪怕到了千年後西方的工業革命爆發,歐洲人在很長的時間裡也沒有這麼幹,依靠的還是個人的單打獨鬥,直到十九世紀的後半葉德國人和美國人才拉開了這個序幕。
李元嘉其實也不是行家,但他上輩子論文也沒少發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