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年輕人年輕氣盛什麼的,這是用常理就可以推斷出來的。
奧斯卡也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傳統,獲得過一次影帝or影后的人,很顯然不會再那麼快的被奧斯卡青睞。
所以這些年,很清楚自己與奧斯卡不會太有緣分的威廉,索性就讓2B250把“眼光”都瞄準了票房大賣的大片,而不是很可能獲獎的電影。
威廉可不是那種會逆來順受的性格,既然知道奧斯卡不會搭理他,他肯定也不會上趕著去找虐。
他換了條路,並且走的很成功。
但是惠勒當初留下的人脈,不看僧面看佛面,他們也不可能徹底真的不再管威廉。說句很勢利的話,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弟子,也想要看到他們在將來得到照拂和投資,威廉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於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從1980到1985,威廉終於等到了那邊鬆口。
“米格下部電影一定會碾壓別人的,我有預感。”
“說起來,米格的下一部電影到底要拍什麼?名人傳記?反思二戰的人文關懷?呼籲大家關注特殊群體?”奧斯卡的口味就那麼幾個,其實挺好猜的。
威廉搖搖頭,都不是,卻也都是。
米格準備把《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改編成電影,也就是薩巴蒂諾當初準備潛移默化大眾輿論而埋下的文化線。
他們已經有了小說和漫畫,現在該輪到電影了。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基本說的就是在二戰中,互幫互助的兩家鄰居在最後如何成為一家人的。既有二戰的人文反思,又有奧斯卡最愛看的催淚親情,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名人紀錄片,誰也不能否認老伯恩斯坦不是個名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