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儘管孫寄嘯和程凌霄力挽狂瀾、將舊長城的戰局支撐到林阡來,最終盟軍對遼蒙夏聯軍也只能險勝——保住了兵力與地盤無損,卻阻攔不了西夏官軍讓道,任由著遼蒙聯軍逃出了山海九關。
戰報傳遍沙州,軍師們這才明白,難怪成吉思汗被火燒得那樣狼狽、還總說「鳴沙山第二戰遠遠沒有結束」。
這個名叫鐵木真的男人之所以越輸越覺得自己下次要贏,除了「天命」加持,除了本身就泰然,還因為他確實格局大、有後招。
綜合全域性,他後招原來是「夏帝」。
牐牐牐牐牐牐牐
他的後招,也是盟軍軍師們的盲點。
鳴沙山第二戰,盟軍對蒙古軍採取火攻加反間,雖然結果是大獲全勝,但戰前並沒有完全分析準確——
當時荀為和金陵推測,蒙古軍的上策是「盟軍既有九路,那先奪佔一處,破陣以及據守」。
而實際上,蒙古軍的上策是以夏帝背刺為基礎的奪佔、破陣以及據守!
只不過夏帝首鼠兩端沒有立刻答應,這才滑落到蒙古軍的中策,靠他們自己來奪佔。此即盟軍誤以為的蒙古軍上策。
也就是說,蕭鶴年代表蒙古軍初次拜謁夏帝時,雙方並未達成共識,直到林阡將成吉思汗燒上絕路,才終於激得夏帝入局。
「焉知非福。我若不慘敗,夏帝決心怎會堅定。」成吉思汗生性豁達,雖敗猶笑。
當金陵還在「這一戰厲風行若敗,會影響我軍聯動」,成吉思汗已洞察到「這一戰林阡若勝,使遼蒙能與西夏徹底聯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