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議即廷臣會議,是大明朝廷獨有的議事制度,按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
這正規的廷議自然不是在早朝的時候胡亂插一波,讓滿朝文武全部參與商議,參加早朝的官員可是成百上千,要你一句我一句,爭論不休,那其不沒完了。
真正的廷議那是有資格限定的,按明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參與,至於其他人,最多也就能在五寺和都察院僉都御史和國子監祭酒等官員中公推二三人參與。
也就是說,能參加廷議的基本都是六部侍郎以上的朝廷重臣,一般的時候,大致都是二三十人左右。
這就是張邦奇和徐延德等人著急的原因,因為這個時候,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裡面,有一大半都是嚴嵩的黨羽,而陽明一脈,總共也就張邦奇、鄒守益、聶豹三人能參與而已,就算再加上楊聰的老丈人張嶽,那也只有四個,跟嚴嵩一黨根本就沒得比。
這明知必敗,那還有什麼好議的呢?
原本,嚴嵩以為,他這一招釜底抽薪,奪了南京戶部尚書之位,搶了鹽引的收益,斷了陽明一脈的“財路”,再怎麼滴,陽明一脈也會反抗一下,就算楊聰不出手,其他陽明一脈的官員也應該聯合起來,上奏一波,爭取一下。
沒想到,那天早朝過後,陽明一脈壓根就一點動靜都沒有,不但楊聰沒有出手,其他人也沒有任何反應,就好像沒這事一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