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趙佶坐在那裡悠然自得地喝著茶,等待字典發明者三人叩拜完畢。
禮儀很標準,顯然事先經過童貫的訓練。這個奴才辦事的確踏實細心。
現在趙佶怎麼看童貫怎麼順眼。
“平身吧。”
招呼了一聲,然後趙佶就稍愣了一下。
之前,他在翻看字典,想著怎樣把此事的利益最大化,沒留意三個草民學生進來,童貫也沒說三人的年紀,只很有良心地誇獎說三位學子都很有才華,都可能是陛下喜愛的棟樑之材。此刻,趙佶才驚訝發現三個人中居然有兩位還是半大的孩子。
心裡閃過一個疑問。
趙佶沒有問字典的事,反而隱隱考較起三人的學問和身世家庭。這對他這個文化皇帝一點難度沒有。
這一問,他對童貫的誇獎之言頓時信了,也有些震驚。
青年權邦彥的學問如同他表現的為人一樣充實踏實,並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中進士應該沒有問題,無非臨場發揮與名次好壞罷了。且一身磊落之氣,相貌也算堂堂,看著就是個幹才,趙佶對其印象不錯。
對趙廉和馬公亮則是震驚。
二人年紀如此之少,可學問卻不俗,馬公亮倒也罷了。這個趙廉的學問似乎隱隱還在權邦彥之上,尤其是在國事策論見解上明顯要高出一頭,一些治國觀點聞所未聞,聽著新奇,卻感覺行之有效。
怪不得這兩孩子十一二歲就中了鄉試,接著又是府試高中了秀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