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搞出來的用海外的糧食,換取食鹽經營權,說穿了就是開中法的升級版,原來的開中法是為了九邊籌糧,而唐毅則是為了大明籌糧,格局更加宏大。
又是海外屯田,又是改革鹽法,重重擔子之下,戶部已經不堪重負,改革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禮部一分為三,戶部的事務更加繁雜,初步確定,要分成五個部分,首當其中的是財政,接著是民政,第三位是商貿,第四位是農業,第五位是殖民。
有了拆分禮部的經驗,戶部很快就完成了拆分,各部尚書不必細說,總之多半都出自心學門下。
任人唯親,總歸不好,可是這些年心學風靡大明,人才數之不盡,到了收穫的時候,唐毅想避開也避不開。
而且他本身就是財政學的鼻祖,又是殖民拓展的熱情倡導者。
瞭解這些事務的多半都是他的門下,至於理學的酸儒,是做不了實際事情的。
一口氣增加了五個尚書,加上之前的三位,整個中樞的情況為之一變。
各部的分工越來越細,專業程度越來越高。能做明白八股文,就想主宰一部,那是痴心妄想。連一部都擺不平,又如何能入閣拜相?
往日被人視作未來儲相的翰林院一下子失寵了,與其在裡面空耗生命,還不如去地方歷練,還更容易晉升。
連翰林院都失去了風采,整個科舉制度也七零八落。
在萬曆元年八月,唐毅正式下令,在五年之內,逐步停止八股取士,並且改革科舉考試辦法,每一年都舉行文官考試,從中樞到地方,酌情錄用青年才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