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年,在百官眼裡,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在這些年裡,無論是國庫的積累,地方上的政績,還是戶籍數量,都有了未曾擁有的成就,縱文景之治不弱,戶籍的瘋狂上漲,更是成為了百官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而地方上的馳道,水運渠道,官學,都無一彰顯著建寧盛世的輝煌。
不過,建寧年,同樣是多災多難的時期。
雪災,旱災,蝗災不斷,這些都在快速的消耗著大漢的國力,限制大漢的持續興盛,好在天子善用人,他所任用的官吏,還是能夠很好的應對這些災難,強漢豈能是天災所能限制的?冀青遭災之後,國淵立刻提議,要引大河之水,以灌耕田。
對於這些事,他與鄭玄,沮授等人精心商議,在兩地糧倉的支撐下,百姓們拿起了鐵鋤,便在官吏們的率領下開始了動工,邢子昂也撥出了不少的人力,前往冀州進行援助,這些人力,自然都是董卓從北方感化而來的無禮蠻夷,袁逢苦著臉,也是從廟堂裡拔髮了援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子愈發的思念起聞人公來,為了能夠想辦法填補國庫的空缺,天子召開了朝議。
朝議剛剛開始,百官便開始彈劾起王符來,他們將這些年的災害全部怪罪在了王符的身上,痛心疾首地說道,只要天子能夠烹了王節信,大災定然不至,大漢百姓也不必再遭災,對於這樣的言論,天子向來是不在意的,早在建寧初年,老太尉便屢次被人彈劾,都說是因他的過錯,才導致連年不斷的天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