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衝著親家老爺的學識去的。親家大舅可沒這個本事。親家老爺要是不行了,那學堂還能辦下去麼?就算不為體面,光是為了日後的進項,關家人也有可能打起我們桑姐兒的主意來。”
秦老先生卻道:“我還是那句老話,有少英在,關家敗不了。你興許不清楚,少英這次回鄉,在綏德州徘徊數月,就是為了奪回他家的祖產。當年他父母雙亡,族人為吞祖產,將他一個孤兒趕出鄉里。他如今雖未得官,但已是監生,有功名,也有同窗可依,自當向族人討回祖產了。他如今手下也算是有房有地有錢有人,只是在米脂縣裡並不張揚罷了。關家人心裡是明白的,倒不至於為了點嫁妝,便算計我們桑姐兒。你別總是胡思亂想,將親家想得太壞了。”
牛氏還是頭一回聽聞這事兒,關注點卻有些偏:“怪道呢,關家二丫頭這麼死乞白賴地非要嫁表哥,原來是圖人家有功名又有家業,還欠他們關家的人情。這丫頭哪裡是傻?簡直是成精了!”
秦老先生嘆道:“好啦,別再想這些有的沒的了。親家太太只是心疼外孫女兒罷了。回頭讓虎嬤嬤跟她好生說一說,叫她別擔憂。桑姐兒有我們倆護著呢,不會受委屈的。要說親,也得等到兩個孩子大些再提。我想親家公也不會真的提出這樣倉促又失禮的要求來。”
牛氏撇嘴道:“就算他提了,也不能答應。孩子大了也不能答應!反正我是不會把桑姐兒嫁去關家的。他家家教不好,平哥媳婦倒罷了,他家小女兒從小就被寵壞了。他家又只有關秀一個男娃子,天知道會不會也被寵壞了?我可捨不得叫桑姐兒去受他家的氣。若是嫁了別家,桑姐兒被欺負時,還能指望親姥姥親舅舅去撐腰。若是嫁進關家,被他家孫子欺負了,桑姐兒可就真真求救無門了,那才糟糕透頂呢!”
秦老先生一臉的無奈:“好了好了,都依你。快別操心這些了。你精神不好,吃過午飯就該好好歇一覺才是,在這裡胡思亂想做什麼?當心晚上又頭疼了。快睡快睡,我到下院去看看學生們,晚飯時再回來陪你。”
牛氏抿嘴笑笑:“知道了,你別太累了。那幾個學生若是太蠢,怎麼教都不會,你也別生氣,氣壞了自己可不划算。”
秦老先生一邊笑著,一邊無奈搖著頭,掀了簾子出去了。
虎嬤嬤上前服侍牛氏午睡,牛氏有些不放心孫女,吩咐虎嬤嬤:“去瞧瞧桑姐兒可睡下了?讓張媽準備好藥,等桑姐兒睡醒了,記得讓她吃下去。”
虎嬤嬤答應著,等牛氏睡下,她退出正屋,正要到東廂房去,卻看到張媽在屋前徘徊,便問:“你在這裡做什麼?”
張媽支支唔唔了一下,才說:“姐兒睡著了,可她的藥還沒熬呢,我在這裡脫不開身,正不知該怎麼辦,只好來問嬤嬤。”
虎嬤嬤一臉莫名其妙:“姐兒既已睡下了,你離開一會兒去廚房打聲招呼,又有什麼難的?快去快回就是。”張媽連忙應聲去了。
就在傍晚的時候,縣城裡傳來了訊息,關老爺子沒撐下去,在申正時分嚥了氣。
第十八章 弔唁
親家死了,秦老先生自然不能安坐,立刻就要換了衣服去弔唁。
牛氏勸他:“天都快黑了,咱們家離縣城十幾里路呢,等你趕過去,城門都關了,你一樣到不了關家,不如明兒早上再去也不遲。況且大晚上的騎馬,土路顛簸,我也不能放心,萬一摔著了,可不是玩兒的。”
秦老先生想了想,覺得也對,便道:“也罷,明兒我早點起來,最好趕在太陽出來前出發,騎快馬進城。等天大亮了,也就到關家了。”不過他又有些猶豫,“我若要騎快馬,桑姐兒可怎麼辦呢?她可受不住馬上顛簸。”
牛氏立刻反對了:“你去就行了,帶上桑姐兒做什麼?今兒她坐車去了一趟關家,路上不知受了多少罪,病都加重了三分。這還沒歇過氣來呢,明兒又要跑一趟。這不是去給她姥爺送行,竟是要她陪她姥爺一塊兒上路呢!”
秦老先生便為難了:“可桑姐兒外祖去世,她總不能不出面吧?我知道你對關家有些不滿,但也不好在這等大事上怠慢的。”
牛氏撇了撇嘴,道:“你明兒先去上個香,把原委跟親家太太提一提。她若心疼外孫女,自然能體諒。等過幾日親家老爺出殯時,再讓桑姐兒過去磕頭就是。到那一日,咱們提前安排了馬車,慢慢趕路,將孩子送到縣城裡,歇上一日,再到關家去,孩子想必就不會那麼難受了。”
秦老先生雖然覺得這麼做有些不妥,但孫女兒病弱,受不得路上顛簸卻是事實。他猶豫過後,終究是疼愛孫女的心佔了上風,答應了牛氏的建議。
他自去安排明日弔唁的事宜,牛氏卻叫了虎嬤嬤過來,囑咐道:“你去告訴桑姐兒,她姥爺沒了,她只管傷心難過,但不要心急著去關家。她身子太弱了,路上定然又要受罪的。這些事我與她祖父會安排好,叫她不用操心。”
虎嬤嬤道:“太太這是不想讓桑姐兒與關家人相處太多?只是到了出殯那日,姐兒還是要過去的。若是姐兒提前一日到縣城,在關家住上一兩日,親近的時候豈不是更多了?”
牛氏不以為然:“我只是說讓桑姐兒提前進城,哪裡說讓她住進關家了?這還有好幾天呢,難不成我們還沒法尋個小院子?到時候桑姐兒另有住處,也用不著聽關家那丫頭胡說八道了,更不必擔心她姥姥成天想著法兒撮合她跟她表哥!”
虎嬤嬤驚訝地看著牛氏,牛氏有些得意地笑笑:“王復中在縣城裡有個小院子,兩進的,原是他家兄弟們分家後他買來自住。但他做了官,帶家眷搬去了京城,那小院子就空了下來,平日裡只叫一房家人照管。我們借來住兩天,以咱們兩家的交情,王家斷不會拒絕的。那小院子離關家不過隔著一條街,來去也方便。”
王復中是秦老先生的得意門生,因有個親戚在縣衙禮房做司吏,早聽說秦老先生學問好,就把剛開蒙不到兩年的王復中薦來求學。王復中一路跟著秦老先生,從童生考到秀才,再到舉人,後來赴京會試,高中二榜第七名進士,入了翰林,在米脂縣裡可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因為這份師生情誼,王復中與秦老先生一向相厚,如今他的族弟就在秦家讀書。秦家有喪事,學生四散,王復中族弟也堅持住了下來,時不時幫襯老師辦點事。如果秦家開口想借王復中的宅子住兩天,王家肯定會答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