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像我們這樣從小學習古典樂的人,很小就開始參加比賽。比賽貌似是衡量才華唯一的尺度,但多少是與音樂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人們享受音樂,為之感動,但一旦用來比賽,柔軟的質地就會變得堅硬,堅硬的音樂裡面,有慾望和好勝心,就很難令人感動了。好勝心被激起,也就難以保持清醒,很容易把比賽評委的口味當作藝術追求的目標。雖然弊端重重但不可否認,參加比賽是最行之有效的學習與交流。能夠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就有了繼續奮鬥的動力。那些出神入化的演奏多麼激動人心,那個普通的孩子在舞臺上是如此光彩奪目,這樣的激勵在艱苦的學琴過程中是特別有效的。業餘琴童走向專業化的道路,基本上都是透過比賽和公開演奏。但這樣的生活到了大學時代也已經令人心生厭倦。神童大多在18歲之前已經功成名就,所以直到考進音樂學院還寂寂無聞的,其實對前途都感到惴惴不安。所以有些就半途而廢另尋出路,有些就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還有一些倒能堅持音樂夢想,讀完本科,繼續努力考研、讀博、再留校或任職音樂研究機構。這一學者道路若是順暢,也算是修煉成音樂家了。但學院自有學院派的問題,習慣以權威自持,難以鮮活地感受音樂,而且做學問清苦,待在學院時間一長,氣氛沉悶,靈感不來,甚至會有失敗感,空有一個音樂教授的頭銜,曾幾何時和最初的音樂夢想已經大相徑庭。成就夢想需要極大的熱情,但越強烈的感情越不能持久,所以才不能鍥而不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