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要出現先帝那樣的皇帝,誤人誤己,甚至還誤了全天下的百姓。
德隆三十八年春,年僅五十二歲的德隆帝當著全朝眾臣的面,下達了傳位詔書,傳帝位於皇太子。
滿朝譁然,但是見皇上態度堅決,眾人無法再勸,只好給皇太子舉辦了隆重的繼位大典。
就在朝臣以為晉鞅即便成為太上皇以後,也會忍不住插手朝中事務,哪知道太上皇傳位傳得很徹底,在太子繼位半年後,就帶太后住進了泰和別宮,再不管朝中事務。
“皇后娘娘,太后與太上皇在湖邊垂釣,請隨奴婢來。”多福是何明的徒弟,自從何明養老歸田後,就是他在太上皇身邊伺候。
皇后認識多福,所以對他十分的客氣,跟著他走了一段路後,果然在湖邊見到了太上皇與太后。
她嫁給皇上十餘年,但是兩人間向來是相敬如賓,缺了幾分恩愛。不過她也沒有什麼怨言,也不敢跟太上皇與皇后之間的感情相比。
到了湖邊,她遠遠就看到太上皇與太后手牽著手在湖邊漫步,路過一片花叢時,太上皇還替太后採了一捧花放到太后手裡。
看到太后臉上的笑容,皇后停下腳步,對多福道:“父皇與母后興致正好,我們不要上前去打擾。”
多福面上帶笑道:“是。”
皇后轉身前,又忍不住朝太上皇與太后所站的方向看了一眼。
太上皇正低頭親吻太后的額頭。
她心頭微熱,再不敢上前打擾,轉身帶著宮侍們離開。
世間有情人難得,又有多少人能像太上皇與太后這般,四十年如一日,情意不減呢?
“剛才好像有人過來?”顧如玖扭頭看了看,除了幾個隱在暗處的龍禁衛,並沒有看到什麼人。
“哪有人?”晉鞅笑了笑,握住她的手,看著湖水盡頭的夕陽,“再說了,便是有人來又如何?”
“為老不尊。”顧如玖伸手戳晉鞅的胸膛,雖然晉鞅的相貌與“老”沒什麼關係。
晉鞅抓住她的食指,悶聲笑道:“我老了,你看起來卻還很年輕。”
顧如玖哼了一聲,收回手道:“這種誇獎,一點都不誠實。”
“不,在我眼裡,你一直都如初見時好看,”晉鞅緊緊握住她的手,“就像是照亮我道路的晨光,無人能及。”
顧如玖把頭靠在他的懷中,無聲笑了。
你一定不知道,你對於我來說,就如晚春的細雨,滋潤著我的心靈。
此生有幸,與你同行。
第98章
(一)
這是他的婚宴,第二次成婚的婚宴。
笑著喝下賓客們敬的酒,一邊應付著眾人的取笑,一邊開始擔心新房裡獨自待著的女子來。
眾人見他神思不屬,知道他是擔心新娘子,調笑幾句又灌下幾杯酒後,終於放他離開了。
出了大廳,夜風襲來,讓他原本有些微醺的大腦變得清醒起來。
吳家姑娘小他九歲,在他印象中一直是個有些脾性但卻單純的小姑娘,他從未想到這個姑娘竟對自己存著幾分男女之情,甚至為了他一直不婚嫁。
從十五歲等到二十四歲,人的一生有多少九年?又有多少時間讓人等待?
寒來暑往,陳氏去了已十年,當初他們一起栽種在院子裡的橘子樹,早已經老死枯萎,只餘下一截快朽爛的樹樁證明它曾在這個院子裡存在過。
“世子?”提著燈籠引路的婢女見顧之瑀突然停下腳步,忙也跟著停了下來。
顧之瑀朝院子方向看了一眼,緩緩收回目光,把手背在身後,長長的出了一口氣:“走吧。”
揭開蓋頭,露出吳家姑娘水潤漂亮的臉龐,他不小心觸碰到她的指尖,涼意順著手傳到他的心頭。
他起身取了一件自己的披風披在她的身上,然後端起放在桌上的兩隻酒杯,一隻放進她的掌心。
燭火溫暖,他與她的手臂相交,纏綿悱惻。
幾天後,吳冬芸跟隨楊氏進宮見了皇后,她跟皇后年齡相近,但是幼年時她性子烈,與皇后關係並不親近,所以進宮前,她設想過各種可能。然而事實上皇后對她態度很溫和,甚至還順口提起了兩人年少時的一些事情。
十餘年的時間過去,再提及往事,卻仿如在昨天。
時間是殘忍而又美好的東西,它讓人曾經歡樂的時光漸漸遠去,也讓人在時光流逝中,得到自己奢求的東西。
她不再年少,卻嫁給了自己暗暗喜歡近十年的男人。
那個曾經離自己很遠很完美的公子,終於成為了她夫君,成為了她的另一半,她這些年沒有白等,沒有辜負時光。
離開乾坤宮時,顧如玖送給了她很多的東西,還跟她說了很多夫君的愛好與習慣。
“兄長性格溫和,大嫂若是與他有什麼不愉快的地方,儘管跟他說就好,不要有什麼顧慮。”她拉著她的手,把她送到了乾坤宮的大門口。
“請娘娘放心。”她愛戀他這麼多年,又怎麼捨得讓他難過。
“大嫂。”在她準備離開時,皇后又叫住了她。
她回頭,發現顧如玖眼眶微紅,似喜似悲。
最終顧如玖什麼都沒有說,只是拍了拍她的手,然後笑著回了殿門。
回到家後,她疑惑的跟夫君提起這件事,哪知道夫君只是笑著搖了搖頭。
“你不要多想,久久……皇后娘娘只是希望我們過得好好的,”顧之瑀伸手摸了摸她的發頂,然後從抽屜裡拿出一盒糕點給她。
“這是留仙居的點心?”吳冬芸接過盒子,笑得一臉感動,“你怎麼知道我喜歡這個?”
“你昨天不是提過?”顧之瑀溫和一笑,見她吃了一塊到嘴裡,怕她噎著,忙端了一杯茶過去。
看著他低頭吃東西的模樣,顧之瑀臉上的笑容一點一點溫暖起來。
她為自己蹉跎了近十年光陰,自己哪還捨得她餘下的光陰繼續蹉跎下去?
(二)
再度回到京城,京城早已經不是他記憶中的那個地方。
當年聲名赫赫的李家,早已經消失在人們的口中,他帶上香燭紙錢等物,到李家的陵墓上香。
墳墓雖然年久失修,看起來有些破舊,但是卻並沒有雜草叢生,可見平日常有人來打理。
他上完香,站立在李光吉的墓碑前,心裡一片落寞。
李家不少長輩因為牽涉通敵賣國一案中,被判了斬首之刑,他這個死裡逃生的未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