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大城市一眼,南都市有好幾個圖書館,省圖、市圖還有一個少兒圖書館,毫無疑問,規模最大的當然就是省圖。郗羽當年常常來省圖看書,當然也有借書證,不過幾年時間過去,證件早就到期失效——於是她和李澤文一道,圖書館一樓的前臺辦理了臨時借閱證,隨後兩人到達三樓,進入了舊報刊閱覽室。
“今天沒看到園姐?”郗羽問他。
“她有其他事情。”
省圖的舊報刊閱覽室面積不大,只有不到二十套桌椅,裡面空無一人——實際上整個省圖也沒有多少人,讓郗羽相當為本省的閱讀率而擔心。李澤文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簡單溝通後,舊報刊閱覽室的負責人——一個五十歲左右的阿姨取出了厚厚的幾大疊報紙遞給兩人,兩人立刻陷入了報紙的報山紙海之中。
成效非常可觀,十幾分鍾後就李澤文就在當年的舊報紙裡翻到了郗羽母親的那篇採訪稿——文章標題中規中矩,“我市地標性建築落成”。看文章發表於14年前的3月份,就在潘越出事的兩個月前。
這是一篇很正常的新聞稿,圖文各佔二分之一。在這篇採訪稿裡,作為總設計師的潘昱民講述瞭如下問題,如自己的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金融大樓,如這個結構代表了這個城市的什麼寓意,再如這棟大樓有什麼樣的寓意?用什麼樣的特質成為地標?……諸如此類。
總的來說,這是一篇平平無奇的新聞稿——因為行業的潛規則,決定了新聞稿有固定的規範和格式,寫起來堪比當年的八股,甚至比八股比八股文還要套路。寫作的時候假設你的讀者只有中學學歷,你只要把相對專業的事情通俗化,或者庸俗化,把時間地點固定人物發生了什麼事情代入文章,把這件事的大概經過他們解釋清楚足以——實際上,新聞稿要寫出花樣來了,反而讓人覺得擔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