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卷 虎牢關之戰 第五十二章 衝鋒!衝鋒!

熱門小說推薦

<!--go-->

李世民一揚手,傳令兵得了吩咐,連忙揮舞號旗,後面的鼓手看到將令,鼓點一變,敲得更加賣力,急如狂風驟雨。

竇建德此時果真就騎馬站在大纛之下,被他兩萬精騎重重圍護,親臨戰場,身前一萬弓弩手呈半月形分三層列陣,彎弓搭箭,弩機上膛,遙指唐軍。

唐軍距離弓弩手不過一里遠,距離竇建德也不過二三里,夏軍大纛上碩大的“竇”字看得清清楚楚。

聽到鼓手傳令,只見唐軍騎兵左右一分,每隊五百人繼續向兩側絞殺而去,露出身後的黑衣黑甲的玄甲精騎來。

這隊唐軍,黑衣玄甲,打頭的幾百人,甲騎具裝,人馬俱甲,包裹的嚴嚴實實。雖然還不到千人,但黑衣肅穆,玄甲蕭殺,悍卒鷹揚虎視。鐵蹄奔騰之下,好似一股滔天黑浪,洶湧澎湃,直撲本陣而來。

竇建德早知李世民手中有一支黑衣玄甲的精銳騎兵,每戰必由他親自統領,於之前戰役中大放光彩。看到這千餘鐵騎殺氣騰騰直奔中軍而來,心中暗道,看來這就是那玄甲軍了,難道李世民果真在此?

竇建德看著唐軍越衝越近,堪堪已經到了二百步外,一揮手,吩咐道“放箭!”

夏軍箭手得了號令,上萬人同時拉弓放箭,一排平射,二排三排拋射,一時間箭如飛蝗,密如驟雨,點點寒芒鋪天蓋地,直奔唐軍玄甲射來!

秦瓊所率領的三百玄甲軍,乃是鋒矢陣的矛頭,人馬俱披重甲。

所騎戰馬也都是從幾萬大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身高蹄闊,膘肥體壯,比尋常戰馬高出半個頭去。也只有這樣的戰馬,才能承受得住人馬雙層鐵甲的重量。

三百玄甲軍,黑衣,玄甲,沉默蕭殺。

騎士身披雙層札甲,手持長矛,腰挎橫刀。

戰馬頭戴面簾,周身上下俱覆層層交疊的精鐵札甲,只餘一雙眼睛和四蹄露在外面。

黑色計程車卒,黑色的馬甲,好似一頭頭從上古洪荒時代走出的,全身泛著烏黑金屬光澤的兇猛惡獸。對著夏軍張開了血盆巨口,露出了森然獠牙,亮出了鋒利爪子,擋在面前的一切都會被撕碎!

面對夏軍射來的上萬道箭矢,秦瓊馬槊一揚,大吼一聲“衝啊!玄甲精騎!所向睥睨!”

三百玄甲軍齊聲怒吼“玄甲精騎!所向睥睨!”聲音整齊一致,殺聲震天,雖只幾百人,卻直衝雲霄,風雲變色。

“嗖!嗖嗖!”雨點一般密集的箭矢,不斷的射在唐軍身上,戰馬身上。玄甲軍士卒們伏身低頭,護住頭臉要害,只感覺箭矢“噼裡啪啦”的打在身上,好似鴿蛋大小的冰雹一樣。

雖然疼,但是並未穿透兩層甲冑。碰巧有那麼一兩支箭矢順著甲冑縫隙之間射在身上,中箭的玄甲士卒悶哼一聲,忍著疼痛,緊咬鋼牙,不斷的催馬,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衝鋒!衝鋒!只要衝到近前,便十倍百倍的還給敵人!

甲騎具裝,在冷兵器時代一直是戰場上的王者。

他們笨重,他們戰術只有一個,衝鋒,再衝鋒,不斷的衝鋒!

不善迂迴,不善偷襲,不善防禦,不善遊射,唯正面攻堅才是真正猛士心中之渴望,在衝鋒的路上摧毀擋在前面的一切!衝鋒所向,無可睥睨!

具裝馬甲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東周時期,自漢朝開始出現呈建制的部隊,如西漢的越騎校尉,三國曹魏的虎豹騎都是甲騎具裝的精銳重騎。

經歷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發展至巔峰,到唐中期沒落。可隨著遊牧民族的崛起,到宋朝時又重現輝煌。遼國的鷹軍,西夏的鐵鷂子,金國的鐵浮屠,以及最後橫掃亞歐非三個大陸,所向披靡的蒙古重騎。

提起蒙古人,很多人以為蒙古人騎射無雙,靠的就是輕騎兵風箏戰術,其實蒙古鐵騎戰鬥力的核心乃是人馬俱甲的重騎兵。

甲騎具裝,也是時代的產物,為了精銳騎兵面對步兵堅陣,在發起衝鋒的路上,免遭弓弩箭矢的遲阻殺傷,更為了在近身肉搏中發揮強大的戰鬥力。

在適合的地形下,藉著上千斤戰馬高速賓士的衝擊力,以及身披上百斤鐵甲的帶來的巨大慣性,一旦賓士起來,勢不可遏,銳不可當,無堅不摧,無所不破。

唐軍距離夏軍弓手陣地不過一里多遠。衝刺到兩百步左右,夏軍開始放箭,兩百步的距離,馬匹全速衝鋒之下,十息便能到達,僅僅夠夏軍弓手射齊射兩次。

第一波箭雨過後,三百唐軍依仗鐵甲護身,不過被射死了寥寥十餘騎。

面對奔騰如巨浪怒濤,席捲而來的鋼鐵洪流,又有幾人有直面而上的勇氣?夏軍弓手眼見唐軍越來越近,心也越來越慌,手心全是冷汗,箭射的越發沒有準頭。第二波箭雨過後,唐軍竟無一人傷亡!

秦瓊埋頭在馬上,雙目直盯著夏軍弓陣,五十步!越來越近了!還有三十步!十步!到了!

“殺!”一聲怒吼,宣洩著憤怒,秦瓊直起身來,馬槊一揚,一馬當先撞入敵陣。

三百唐軍玄甲重騎緊隨其後,矛捅槊扎,刀砍馬撞,片刻間,便將三層夏軍弓陣鑿了個對穿!

夏軍萬人的弓陣霎時間崩潰,死的死,逃的逃,屍橫遍地!

唐軍衝過弓陣,迎面正遇到夏軍三千精騎!

兩波騎兵一接觸,藉著戰馬的衝擊力,玄甲重騎便將夏軍騎兵撞了個人仰馬翻!好似冬日積雪遇到了春日暖陽,頃刻間冰雪消融。

竇建德面沉似水,他如何能想到李世民不過區區三千多人,竟然還能擁有幾百套具裝馬甲這樣的豪華裝備!

他此刻心中後悔不迭,早知道如此,便不該將弓手列在陣前。不過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竇建德在玄甲重騎一亮相之時,便將三千夏軍精騎擺在後面。好在唐軍甲騎具裝人數不多,規模不大,唯寄希望於這三千騎兵能阻延住唐軍重騎的衝鋒腳步,一旦馬力耗盡,衝鋒不起來的重騎兵便不足為慮了。

三千夏軍可不是魚腩部隊,乃是竇建德依仗東征西討的班底之一。不過唐軍玄甲到底是更勝一籌,又由秦瓊這等猛將打頭,一路衝殺進去,如犁庭掃穴,勢不可擋。

四周到處都是敵人,根本不容三百玄甲重騎多想,重騎作戰本就是一往無前,不死不休!面對如潮水般的夏軍,唐軍甲騎只能按照以往千百次的練習那樣,本能而又機械的重複,出矛,收矛,再繼續出矛。

竇建德眼見一股黑色洪流一路勢如破竹,三千騎兵眼看著便要被鑿穿,當機立斷,再加派三千騎兵。

得了生力軍的加入,夏軍漸漸遏止住了唐軍衝鋒的步伐,此時玄甲重騎經過連番衝陣後馬力漸竭,衝鋒的速度越來越慢。

重騎兵,靠的就是成建制衝鋒,賓士起來的衝擊力,一旦沒了速度,不過是任人宰割的鐵罐頭而已。三百唐軍玄甲重騎,連衝兩陣,勢頭被阻,再也衝鋒不起來。

不斷的被趕到的夏軍騎兵包圍分割,幾個夏軍圍攻一個,不多時,便已傷亡過半。

此時深陷重圍之中,秦瓊甲冑上插滿箭矢,密密麻麻,好似刺蝟一樣。

幸虧他身批重甲,箭矢射不穿,只是掛在身上看得滲人。

他殺得臉上,身上,馬上到處都是鮮血,也分不清是他自己的還是敵人的。

看看距離前面竇建德的大纛仍舊還有一段距離,而夏軍密密麻麻不斷湧來,知道想帶隊殺穿是休想了,好在衝陣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唯有仰仗後續部隊了。

秦瓊不斷的在敵軍中四處衝殺,看到哪裡唐軍被圍,就打馬趕去營救。

他武藝高強,槊法精絕,又騎得是匹寶馬,體力綿長。

在他四處奔走之下,倒是救下了百餘名玄甲重騎,整合到一起,互相依靠,組成個小小的圓陣抵擋。

不過好虎架不住群狼,情勢仍舊危急萬分,被夏軍衝得圓陣不住地縮小。

此時戰場上,鐵蹄奔騰之聲,甲葉碰撞之聲,士卒喊殺之聲,臨死慘叫之聲,兵器碰撞之聲,血液噴濺之聲,再加上激昂急促的戰鼓聲,交織成了一首死亡之曲。<!--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