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虎牢關東三十里板渚,竇建德夏軍大營。
此時竇建德頭戴通天冠,身著赭黃袍,正在大帳之中大發雷霆,案几上的筆墨紙硯被他統統推下,掉地上摔了粉碎,只聽他怒道“飯桶!都他孃的是飯桶!他孃的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竟然沒人提醒我那李世民會派人北渡黃河來斷我糧道!還有那個張青特也他孃的是飯桶!不是平日總跟我吹噓武藝如何精熟,勇猛無敵嘛!我把押運軍糧的重任交付於他!幾千人馬護送糧草竟然還會被王君廓一千人打敗,都他孃的是飯桶!”
眾文武都戰戰兢兢分列兩旁,不敢答言,心中暗道這背倚黃河,依仗舟船往來運送糧草,可保後勤無憂的計策也是你親自所定。誰會知道那李世民狡猾異常,派人北渡黃河去後方騷擾。那張青特也確實飯桶,幾倍的兵力都護不住糧草,活該被王君廓生擒!
竇建德發了一會火,氣也消了大半,看著下面一班謀臣武將,心道此時大戰,終究還是要依靠他們,也不好太過。
他為了穩定軍心,只好開口道“雖說糧道被斷,暫時輸送不上來,這也沒什麼!我軍存糧仍夠大軍消耗十日!不過這樣非長久之計,諸位卿家可有何破敵良策吶?”
底下眾文武被他大罵一通,皆閉口不語,不願觸其黴頭。唯有祭酒凌敬出班奏道:“虎牢關前已成僵局,大王不如出動全部兵馬北渡黃河,攻取李唐懷州、河陽等地。而後派翻越太行山,進入上黨,略地汾州、晉州,奔赴蒲津。再聯絡突厥人襲略關中。這樣可以一舉三得,其一李唐此地空虛,留守兵力不足,取勝可以說是萬無一失,其二擴大地盤,可以召收兵馬,國勢更為強盛,其三老巢被奪,關中李唐必受震駭,鄭國洛陽之圍自然解除。為今之計,沒有比這更妥當的了。”
竇建德聞言,思索了片刻,道“此言有理!”當下準備按照凌敬的計策行事。安排人馬準備拔營北渡黃河,偷襲李唐後方。
哪知正在此時,命令還沒傳達下去,下面人來稟報,鄭國王世充派秘使求見。
原來王世充坐困愁城,見李唐大軍圍而不攻,城中糧草早已吃的七七八八。竇建德浩浩蕩蕩南下又在虎牢關前止步不前,怎能不心急如焚,連忙派心腹王琬,長孫安世帶隊,三百精兵護送,連夜突圍,去找竇建德求救。
李唐大軍圍而不攻,以穩為上。二人倒沒怎麼費事便突出重圍,馬不停蹄趕奔竇建德大營。
一見竇建德,聲淚俱下,大哭道“大王!洛陽城危如累卵!城中糧草已盡,恐不能堅持太久,唇亡齒寒之下,難保你我兩家被李唐一一擊破!我主求大王火速發兵來救!”
竇建德此番出兵來救,本就沒安好心,何況此時他正準備採納凌敬的意見,更不可能派兵了。
不過他為人城府很深,不好當面拒絕,對二人好言相勸一番,道“貴使突圍而來,身心俱疲,先下去好生休息,此事我自有定計,容後再議!”
王琬與長孫安世二人見竇建德老神在在,不似要派兵的樣子,心中無奈,也只得退下休息。
兩人回到休息處,王琬壓低聲音道“看來果然如鄭王所料,那夏王似乎另有打算,看來要他如約出兵,難矣!”
長孫安世點頭認可道“不錯!洛陽彈盡糧絕,你我身負大王重任,務必想辦法說服夏王才是!”
王琬回道“那就依照大王吩咐,你我分頭行動,以重金收買竇建德手下心腹大將。使其為我所用,務必勸服夏王出兵。”
當下二人連夜依計行事,私下逐個拜訪夏國重將。
那王世充佔了隋朝國都,大隋的幾十年累積的皇室密藏盡為其所得,當中珍寶無數。
王世充倒是看得開,知道一但洛陽城破,這些珍寶也一樣留不住。此番可是下了血本,一件件價值連城的珍寶經由王琬和長孫安世偷偷送到夏國將領手中。財帛動人心,不過短短一夜之間,竇建德手下大將都被收買的七七八八,信誓旦旦的拍胸脯保證一定說服夏王出兵救援。
第二日,竇建德召集文武商議怎麼打發走王世充的秘使。那些夏國武將收了好處,自然要為王世充說話。話風一轉,反倒勸起竇建德出兵來了。
只聽一位相貌粗豪,身高體壯的武將出班奏道“大王,依我看吶,凌敬之言不過是書生愚見!這如何帶兵打仗,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懂個屁!咱們十萬大軍遠道而來,耗費無數糧草軍資,連個毛都沒撈著,那豈不是做了賠本買賣?何況大王也是深知兵事,十萬兵馬浩浩蕩蕩南下,卻不敢與李唐決一死戰,卻要轉道退避,這讓手下的兄弟們怎麼看?又對士氣是何等打擊?兵法有云,氣可鼓而不可洩,要是洩了這股勁,在想聚攏,可就難了!”
此人乃是竇建德心腹大將,喚做王琮。從他起事便一直追隨於他,乃是自大將王伏寶被處死後現在夏軍的頭號武將。王琮說完後,下面一片附和之聲,“對啊,王大將軍說的沒錯,凌敬那個書生懂個鳥?”
“只會紙上談兵的腐儒,咱們手握十萬大軍,為何要不戰而退?只要大王一聲令下,什麼狗屁虎牢關,早就踏平了去。”
“他孃的,當年老子佔山為王的時候都知道無利不起早的道理,這麼多人馬耗費無數南下過來,士氣正旺,手下兄弟們人人都盼著立功受賞呢!你卻說不打了?當是小孩子過家家?上下嘴皮一碰說退兵就退兵,說轉頭就轉頭麼?”
這群武將一番話,正說中竇建德的心坎裡,他此次前來,可不是當和事佬的,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一天耗費錢糧無數。此次竇建德本意是想等唐鄭兩敗俱傷之時再跳出來摘桃子。
被這班武將一慫恿,竇建德心思又活泛起來,之前凌敬的策略被他全盤推翻,他擺手止住下面的武將,開口道“如今兄弟們士氣旺盛,人人都盼著打仗立功,此乃天意不可違!趁此機會與那李世民小兒決一死戰,定能大勝,諸將聽令!”
凌敬聞言大急,便要出班辯駁。哪知竇建德早已做好打算,開口道“凌祭酒不必多言,我意已決!王世充如今處境危急,亡國滅種只在旦夕之間,此時我若棄他而去,是畏懼敵人而背信棄義!你們當初肯追隨於我起事推翻隋朝,不也正是因為佩服我守諾重義麼?做人豈可忘了本心!”說罷,一擺手,讓人把凌敬架了出去。
打定主意後,竇建德開始調兵遣將,厲兵秣馬準備不日與李世民一決雌雄。
諸將領命剛剛散去,竇建德髮妻曹氏便匆匆走了進來。她與竇建德結髮夫妻,感情自然深厚無比,平素他對曹氏也是敬重有加。
竇建德此人自制力頗好,不貪財不好色,一心想做番大事。每當攻城略地打敗對手,所得財物,自己分毫不取,一概獎賞給各位將領。又作風質樸,不吃肉,三餐只是蔬菜、脫皮粟米飯。他的妻子曹氏不穿絲織衣裳,小妻、侍女只有十幾人。
那凌敬見幾次勸說竇建德無果,知道平素大王與王后感情非比尋常,便來找王后勸服於他,把情況與曹氏一說,曹氏也覺得有理,探聽大王派遣了眾將出帳,便過來打算勸說一二。
“大王,我聽祭酒凌敬稟報,便匆匆趕來尋你。國家大事怎可還顧及兄弟義氣?眼下大王只要從滏口趁唐國空虛,連營漸進奪取山北並、代、汾、晉等地,又可藉助突厥的軍隊向西抄掠關中,唐軍必然回師自救,還用擔心鄭國的東都之圍不解嗎?如果在此地停頓不前,磨滅了士氣,消耗了財力,要想成功,可就遙遙無期了!”曹氏先對竇建德施了一禮,而後開門見山的說道。
竇建德聞言就是一皺眉,這妻子平日並不太理會軍國大事,只是吃齋唸佛。今日這是怎麼了?他面色一沉,不悅道“你一個女人懂得什麼軍國要事?跟著瞎摻和什麼!不要再說了!”說罷,不理曹氏,拂袖而去。
其實竇建德此時,也是有苦自知,不得不繼續打下去。他當初起兵南下救援,本就抱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想法而來。再一個就像之前所說,他勞師遠征,如果未能建功,擁兵十萬都與李唐避而不戰,到時候未免讓手下士卒覺得主帥膽小懦弱,對軍心士氣打擊又是何等巨大?
若是轉戰晉汾等地,雖然能得到地盤,繼續招兵買馬,但都是招攬一群只會種地的農民而已,烏合之眾不堪大用,打打順風仗還行,一旦戰事不利,那便是一潰千里,作鳥獸散。
雖然到時候關中震動,鄭國之危倒是解了,但是李唐豈會罷休?一旦回師,他竇建德打得下城池卻未必守得住。到那時可就是徒耗無數糧草,最後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夏國看似擁兵十數萬,不可一世,但是國內山頭派系林立,此時趁著新勝孟海公之威,還能有足夠威望壓服得住,士氣也尚可一用,若是這股勁頭洩了,那便是一盤散兵遊勇,再也成不了事。
打定主意後,竇建德每日親自督促手下眾將加緊操演人馬,此時夏軍士氣高漲,人人都憋著大戰一場好立功受賞。竇建德見軍心可用,到時十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李世民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更是志得意滿。
忽然這一日,探馬來報“唐軍草料用盡,出關在黃河以北放馬。”
竇建德大喜,仰天大笑,對手下一班武將道“哈哈哈!天賜良機!我正愁李世民小兒縮在虎牢關這龜殼裡不出呢!來呀,給我擂鼓聚將,號令三軍,明日三更起夥,五更拔營!全軍出擊直取虎牢關!務必一鼓而下!”<!--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