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之前高賢寧提到的鄉飲,是一種定期舉行的聚會,等級森嚴尊卑有序。除了由各級官府儒學舉辦,鄉村裡的鄉老們也會邀請賓客、聚集鄉民進行鄉飲。這是大明朝維繫庶民秩序的一個重要手段。
此中掌握輿情的人,當然是讀書識字計程車紳和鄉老。
大明立國不到五十年,鄉村基層遠遠沒到糜|爛的地步。士紳們特別是有功名的文人,並未名聲敗壞、成為盤剝百姓的貶義名詞。相反,他們為了名望名聲、或是面子,往往都講點道德規矩,且比尋常人更明白事理,會做一些修路鋪橋援手孤寡的好事。於是村民們反而更相信士紳的話,至少人們覺得、士紳比同為庶民的村民可靠。
不過僅靠感化,不足以震懾庶民,以維繫民風“淳樸”。
士紳們一般與官府有來往,那些在縣學裡讀過書的人,甚至稱呼知縣為老師。憑藉人脈與家底,鄉老聯合士紳,能直接裁決一些不太嚴重的糾紛。
鄉飲上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便是揪出那些“道德敗壞”、雞鳴狗盜、欺男霸女的惡|霸青皮。如果誰被很多人看不慣,便會在鄉飲上遭掀出來;然後由鄉老組織人手,將其送到縣衙。得到縣衙認可後,人們再把惡|霸送去邊關開荒。
所以若被大夥兒都看不順眼的人,那是相當危險的,一不留神就可能稀裡糊塗地被流放了。大家都怕得罪人,民風自然淳樸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