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路要走多久?”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存在不確定性,別說是古代,現代也一樣,比如交通工具不同,趕路方式不同,同樣的路程可能相差很數天,騎馬和乘車有著天然上的區別。
不過若是確定了出行方式的話,倒也可以粗略推算出趕路的時間。
“三千里要走多久?”
李雲再次問了眾人一句。
近日天氣回暖,地上積雪融化,渤海城的建設再次重啟,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熱火朝天景象,無數百姓勞碌拼搏,又有婦女簞食壺漿,孩子們也加入進來,幫著大人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李雲這幾天一直待在工地上,時時刻刻關注著工程的進度,他並非擔心工程進度太慢,而是害怕百姓幹活的時候出危險。
城牆已經築了一丈高,再往上需要搭建木架子,古代建城沒有太好的防護措施,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摔死人,偏偏百姓們幹活熱情太高,他們經常把李雲的嚴令當做耳旁風。
您這邊讓我小心?
可以,俺們聽著!
您讓俺們綁著繩子?
行啊,這不是綁著呢麼……
但是等到李雲稍微走開,百姓們轉眼就把安全繩扔掉,然後毫無防護的爬上爬下,扛著一根根木頭去搭建架子。
這或者就是所謂的國人習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管政策是好是壞,老百姓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所以李雲不得不抽出大量時間,每天在工地上來來回回巡視,他身為諸侯都要勞苦奔波,其他人自然不可能幹坐著,於是每當李雲巡視工程之時,他的身邊總是跟隨了一大群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