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後,高祖武德四年、太宗貞觀十六年,都曾下詔檢括戶口。
高宗、武則天以後,土地兼併發展,農民土地日益減少,無力負擔賦稅徭役,被迫棄家離鄉。
特別是武則天晚年,賦役繁重,迫使大量農民逃亡,出現了“天下戶口,亡逃過半”的形勢。
鑑於如此嚴峻的局面,武則天遣十道使括天下逃戶。
這些都是小打小鬧。
唐代最大的一次括戶,是唐玄宗時期完成的。
開元初年,農民逃亡的情況繼續發展,他們有的逃入山林或到他鄉開墾土地耕種,有的逃入城市充當僱傭。
更多的,則成為地主隱匿的佃客和傭保,甚至在逃亡隊伍中,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地主。
以及製造偽勳和充當色役以逃避徭役。
為了增加國家的財賦收入,擴大徭役、兵役的來源,開元九年,宇文融建議檢查色役偽濫,蒐括逃戶。
第一次方案不算是太成功,唐政府下令,州縣逃戶限百日內自首,並令宇文融充使推勾。
由於逃亡農民只有準令式合附者,才能“所在附籍”,其餘的一律要“牒還故鄉”,因此受到農民的抵制。
於是開元十二年,玄宗在《置勸農使安撫戶口詔》中,明確改變了方案:“先是逋逃,並容自首。如能服勤壟畝,肆力耕耘,所在閒田,勸其開墾。”
允許農民在所在地附籍,不再提牒還故鄉。
還是宇文融提舉此事,並奏置勸農判官二十九人並攝御史,分往全國各地,檢括逃戶和籍外田,同時,對新附客戶免除六年的租調徭役,只收輕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