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諸葛亮在蜀中百姓心目中威望崇高,在蜀中文人眼裡,也是千古文臣的典範。
相比周公和孔子,他似乎更溫和,更悲情,更具情操。在百姓心中,也就更加偉大。
然而實際上,大丞相治蜀,用的是嚴刑峻法,不過民樂從之而已。
如今蘇家四人,就在反覆論辯這件事情——嚴刑峻法,和民樂從之,不是應該是矛盾的嗎?大丞相怎麼做到的呢?
蘇洵的觀點,是諸葛亮得先主後主無條件的信任,能夠放手實現自己的理想,毫無顧忌,因此小人不敢挑撥,無隙可乘,只得遵從。
蘇轍認為,諸葛亮善於調和局面,能平衡土著派和外來派之間的關係,獲得他們的信任和依賴,大家齊心協力,不是一人的功勞。
蘇軾的觀點很簡單,就四個字,公平無私,只要一碗水端平了,大家就都能接受。
蘇油的理解則完全跳脫了諸葛亮本身——法律這東西,是底線,所謂嚴與不嚴,其實就是底線的高和低而已。
但是偷一頭牛,是充軍還是砍頭,對於從不偷牛的人來說,其實沒有任何區別的。
因此嚴刑峻法不是毛病,關鍵是讓老百姓平日裡說話做事,都遠遠高於這條底線。如此一來,即使嚴刑峻法,也形同虛設,百姓就不覺其嚴。
從這個意義上說,諸葛亮的嚴刑峻法,其實徒具其表,離老百姓動則觸碰的那條上限還遠的法律,不是真正的嚴刑峻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