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正在準備兩項國際性的座談會。儘管作家幾乎稱不上專家的職業,但是無一不以為自己是這樣的存在:對自己必須不停地念叨已經逝世的武田泰淳的“對森羅永珍多情多恨”這一呼籲。因此,在這樣一個以多種多樣課題顯示非專業人員的看法,而且還是一個接受批評的機會,就自願地前來參加。除此之外,我覺得他們似乎還抱著這樣的願望:把所謂依靠語言和想象力完成的平面的日常異化這種小說獨特的力量,同文學以外的自我表現,想經常聯絡在一起。
總而言之,作家對於情況就是這麼說的,對於使自他雙方都能接受的表現,也可以用脫離小說的語言完成。如果不這樣,那自己就只能算一個靠耍嘴皮子的常識家,這個形象令人感到羞慚。我是常常從這種經歷走過來的人。同時也想到少數以可怕的寡言沉默律己的知識分子,不過也覺得既然以作家這種滑稽工作為終身職業,幹多嘴多舌的人乾的事,難道不可以毫不猶豫地承擔下來麼?
另一個國際性的座談會是以“核狀況下的文學”為主題的國際筆會大會。我在去年作為日本筆會的任務,完成了描寫核武器攻擊廣島,長崎,具體地說就是以日本人如何在原子慘禍中活下來以及痛苦地死去為主題的短篇小說的作品集。(《面對一無所知的未來》,集英社文庫)
由於編輯和出版社領導的努力,這個小小的然而自信堪稱具有重要意義的書,即將稍微改變外形而出版英譯本。它將在5月舉行的國際筆會大會之前完成,使來自外國的眾多參加者,以及從事與文學相關工作的知識分子們都讀到它,既然如此,我覺得自己必須在這個座談會上談一談這個短篇集的特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