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歌》系應倫敦國家劇院經理彼得-豪之請,寫於一九七二年八月。
人物表
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
女乞丐
米歇爾-理查遜
使館青年隨員(無名姓)
斯特雷泰爾家的客人(無名姓)
喬治-克拉文
法國駐拉合爾副領事(無名姓)
僕人甲
僕人乙
男群眾十人
女群眾十人
女聲2
男聲2
概述
首先,本劇中出現的印度的城市、河流、行政區域及海域等的名稱都具有一種音樂感。
《印度之歌》中,凡舉地理的、人文的、政治的等情節,均屬虛構。
因此,切勿認真地坐上汽車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從加爾各答奔向恆河口以看個究竟,當然,也用不著為此去尼泊爾。
同樣,“威爾士親王”旅館,並不在德爾塔的一個島上,而是在科倫坡。
也是同樣,印度的行政首府是新德里,而不是加爾各答。
如此等等。
本故事中出場的人物,均系從一本名叫《副領事》的書中移植過來,並把他們安排在一些新的地方。因此,無須再讓他們回到原書中去對號入座,也不應當認為,讀《印度之歌》乃是讀從《副領事》一書改寫成的電影或戲劇劇本。即使那書中某些大致情節,被本劇所採用,但在故事的處理上,本書也換了方式和視角。
實際上,《印度之歌》乃是《恆河女子》故事的延續,如果《恆河女子》不誕生,《印度之歌》也便不會出現。
9祿說,《印度之歌》深入和揭示的是《副領事》一書並沒有觸及的一個領域,卻也不是寫這個劇本的充分理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