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
很多人並不知道,明朝末年的民間經濟並沒有蕭條,比如東南沿海,經濟實在太好,開生意做買賣,相當紅火,大家齊心協力,正在搞資本主義萌芽,蕭什麼條?
賦稅也沒多少,以往兩百多年,官田的賦稅,只有百分之十,民間地主的賦稅,最多也就收百分之二十。後來開徵三餉也才到百分之四十。當然,個把地主惡霸除外。
西北之所以湧出這麼多英雄好漢,只是因為崇禎運氣不好,遇到了一件東西。
中庸有云: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其實遇到妖孽,倒也沒什麼,畢竟還有實體,實在不行,找人滅了它。
崇禎遇上的,叫做災荒。
翻開史書,你會不禁感嘆,崇禎同志的運氣實在太差:
崇禎元年,陝西旱災。崇禎二年,陝西旱災,崇禎三年,陝西旱災,崇禎四年,陝西旱災…………
災荒之後,沒有糧食吃,就是饑荒。
沒有糧食吃,就吃人。
對受災的人而言,吃人,並非童話。
據說當時西北各地的小孩,是不能四處亂跑的,如果沒看住,跑了出去,基本就算沒了。
注意,不是失蹤,是沒了。
失蹤的意思,是被拐賣了,沒了的意思,是被吃了。
據說,當時還有人肉市場,具體幹什麼買賣,看名字就知道。
說這麼多,只是想說,這並不是童話,也不是神話,而是真話。
既然有災荒,朝廷為什麼不賑災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