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史書中,萬曆中後期的歷史基本上是這個樣子:皇帝老休息,朝政無人管,大臣無事幹。
前兩頭或許是正確的,但第三條是絕對不正確的。
隱藏在平靜外表下的,是無比激烈的鬥爭。而鬥爭的主角,是東林黨。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東林是道德與正義的象徵,一群胸懷理想的知識分子,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他們懷揣著抱負參與政治,並曾一度掌控政權,卻因為被邪惡的勢力坑害,最終失敗。
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說法。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一群只會讀書的書呆子、知識分子,是如何掌控政權的呢?
正義和道德是值得景仰的,值得膜拜的,值得三拜九叩的,但是,正義和道德不能當飯吃,不能當衣服穿,更不可能掌控政權。
因為掌控政權的唯一方式,就是鬥爭。
道德文章固然有趣,卻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最先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應該是顧憲成。
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的那次京察中,吏部尚書孫鑨——撤職了,考功司郎中趙南星——回家了,首輔王錫爵——辭職了,而這事幕後的始作俑者,從五品的小官,考功司員外郎顧憲成——升官了(吏部文選司郎中)。
升官了還不說,連他的上級,繼任吏部尚書陳有年,也都是他老人家安排的,甚至後來回無錫當老百姓,他依然對朝廷動向瞭如指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