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夢蝶人的境界,渺渺茫茫,王羲之尚且不能喻之於懷,何況魏晉已遠,二十世紀的我們。為壽為夭,本來不由我們自己決定。自歷史看來,夭者不過“早走一步”,但這一步是從生到死,所以對於早走這麼一步的人,我們最容易動悲憫之情。就在前幾天,去吊這麼一位夭亡的朋友,本來並不準備掉淚,但是目送櫃車載走他的薄棺,頓然感到天地寂寞,日月無聊,眼睛已經潮溼。盛筵方酣,有一位來賓忽然要早走,大家可能怪他無禮,而對於一位夭者,我們不但不怪他,反而要為他感傷,原因是他這一走,不但永不回來,而且也不會再聽見他的訊息了。
不過,夭亡也不是全無好處的。老與死,是人生的兩大恐懼,但是夭者至少免於其一。雖說智慧隨老年俱來,但體貌衰於下的那種痛苦和死亡日近的那種自覺,恐怕不是智慧所能補嘗的吧。夭者在“陽壽”上雖然吃了一點虧,至少他免了老這一劫。不僅如此,在後人的記憶或想象之中,他永遠是年輕的。壽登耄耋的人,當然也曾經年輕過,只是在後人的憶念之中,總是以老邁的姿態出現。至少在我的印象裡,佛洛斯特總是一位老頭子。可是想起雪萊的時候,我似乎總是看到一位英姿勃發的青年,因為他從來沒有老過,即使我努力要想象一個龍鍾的雪萊,也無從想象起。事實上,以“冥壽”而言,雪萊至少比佛洛斯特老八十多歲,也就是說,做後者的曾祖父都有餘。可是在我們心中,雪萊是青年,佛洛斯特是老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