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願俠夢不要醒
採訪_葉三
得知《俠隱》的作者張北海常居紐約時,我非常驚訝。在我的想象中,能寫出那般純正京味兒文字的人,必著長袍,喝豆汁就焦圈,每天在什剎海邊轉悠,且最早生於1920年。
而張北海,卻是個被稱為“老嬉皮”的人。他1936年生於北平,新中國成立那年遷居臺灣,三十多歲起定居紐約。看老照片,他仔褲長髮,墨鏡單肩包,從而立到耳順,過了“隨心所欲不逾規”,仍活脫是陳昇《老嬉皮》中所說的那個遊蕩在百老匯的浪子——“訝異你說走了半生的路程,卻夢想醉臥在包釐街頭”。
張北海寫了幾十年的散文,從迪斯尼樂園到牛仔褲,一篇篇如光怪陸離的碎片,拼出了一個活潑的美國。58歲那年一場闌尾炎手術後,張北海回到北京,開始為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蒐集資料。八年後,25萬字的《俠隱》完成。被文壇名家鍾阿城、王安憶、王德威、張大春等盛讚。而後,張北海不再寫小說,仍居於紐約,書寫美國。
2015年,張北海的散文集結為《一瓢紐約》,在中國大陸出版。導演姜文則將把《俠隱》搬上大銀幕,成為其“北洋三部曲”的終結篇。
為採訪張北海,我聯絡上了《一瓢紐約》的責編。得知老先生將手寫回復我的問題時,我一點也不驚訝。郵件發出,一週無訊息,責編笑說:“先生不知仙遊何方。”又一週後,一篇措辭極典雅的英文郵件到達我的郵箱。又若干時日,我收到了十一頁稿紙合照而成的PDF檔案,老先生仍用繁體字,鋼筆書寫,字型圓熟瀟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