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會試第二場跟鄉試一樣,試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一道。
其實都是官場應用文寫作,除了往來的公文寫作外,就是根據提供案例來撰寫司法判文。
對於大明這些歷經寒窗的舉人而言,特別很多舉人還出身於官宦之家,這場更像是走個形式,大多數舉人對這些題目都是遊刃有餘。
在考生進行第二場考試的時候,審卷亦是開始了。
跟著鄉試一樣的流程,墨卷經過“糊名”和“謄錄”兩道程式後,“墨卷”留在外簾儲存,“硃卷”則送到內簾的飛虹橋上。
主考官吳山、副主考官張磊和十八名同考官卻是等在飛虹橋下等候,將硃卷迎回戒慎堂後,在由錦衣衛擔任的內監官注視下,進行著祭拜孔聖人的儀式,然後便讓同考官抽籤取卷。
跟著鄉試有著不一樣的地方,雖然從外簾送過來的都是“硃卷”,不過硃卷還有著“南”、“北”和“中”字樣。
隨著“南北榜糊塗案”落幕,大明朝便開啟了區域分榜的考試製度。到了宣德年間,又從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規定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
從這個分榜的比例來看,南卷考生無疑是佔到好處的,但其實則不然。
南卷錄取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五省,南直隸部分士子,而浙江、江西、福建南直隸歷來都是科舉大省,狀元的誕生之地,故而南卷考生的競爭卻更為慘烈,佔不著便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