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語言學也很可愛有趣。有趣之處在於,某些字與詞還包含著字典詞典釋義之外的秘密。
比如這個字,這個作為一種植物名字的字:“桃”。
記得有本書上說,一種植物是不是本土植物,可以從名字的字數上看出來。一個字的,都是本土植物。比如梨,比如李,比如杏……等等,等等。如果一種植物的名字是兩個字,那就說明是非本土的,遠來的植物。比如蘋果,比如葡萄……那是更多的等等。所以如此,道理很簡單。上古之時,人們開始為萬物命名時,漢字還是非常簡潔的。只消看看《詩經》就知道。詩句基本四字一句,其中提到的植物,真的也多以單字命名。而到了屈原們的楚辭時代,就比較繁複地洋洋灑灑了,與之相應,其中香草鮮花的名字,差不多都是雙聲了。“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兩句詩,三種植物都是雙聲。與《詩經》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已大異其趣了。
但我在寫物候記的時候,很快就遇到了例外。
這個例外就是:桃。
桃。形聲字。木形兆聲。“兆”是大數量級的詞,表示空間感時,其意為“遠”。加上個“木”就是“遠方移來的樹種”。那就翻老一些的辭典,也許有答案。原來“兆”表示距離。那麼,這遠方有多遠,是哪裡?也就是說,這個字產生的時候,那個本土是在哪裡?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切就明白了。我們當然知道,漢字最早的產生地,是在河南。那個出了甲骨又出青銅器的地方。那麼,這個“兆”不是當今中國的遠方,而是那時的河南的遠方。從黃河中游往西北走1000公里左右的青海和甘肅的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今天中國的西北地區。這棵又開花又結果的樹來自這個“遠方”,今天人並不以為是遠方的地帶。也就是說,古代在中原地區紮根的桃樹,是上古時代從一千公里外的西北地區引進的。“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那些地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